账号: 密码:
《基于学生立场构建绿色课堂的实践研究》课题管理网站  
《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教学设计
《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16-10-2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马丽娟

 

《乘数中间有0 的乘法》教学设计 
马丽娟
一、教材分析:  
  “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是乘法中的特殊情况,所以这节内容安排在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般方法之后,先利用了小猫钓鱼的童话让学生理解“0和任何一个数相乘都得0”的含义,又利用了体育馆看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这样的编排以利于学生应用一般笔算的方法自主探究,掌握计算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  
1.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进一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在具体的情境中,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并合理应用口算、笔算或估算。 
3.感受数学和生活的联系,发展自主探索的意识,提高小组合作交流的能力,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估计出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的积的大致范围。
三、教法:  
为了使教学目标得以落实,本节课我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在谈话中使学生受到启发,让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感知、认识、归纳。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得到收获,让学生学会从新、旧知识的联系中,去发现规律,掌握新知,在练习中使知识得以巩固。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设计了童话故事引入、探究新知、巩固拓展,课堂小结四个大的环节 。
一、探索一个数乘0得0
(一)自主探究
1、出示情境图
师:有一天,3只小猫背着鱼篓,拿着鱼竿,高高兴兴地去钓鱼。结果怎么样呢?从图上你知道了什么?
2、提问:3只小猫一共钓到多少条鱼?
生:0+0+0=0(条)
师:孩子们,你们能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吗?
生:( 0 )×( 3)=  (  0  )
( 3)×( 0 )=  (  0  )
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生:3个0相加等于0。
(二)得出结论
师:0与其他的数相乘,又等于多少呢?请大家试一试:0×7=        8×0=
师:抢答0×2=  6×0=  0×9=  1×0=    0×0=
师:哦,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师:把你发现的秘密和同桌交流一下。
小结并板书:0和任何数相乘都等于0。
(三)巩固练习
 
完成想想做做1。
追问:4乘0得几?0乘6呢?为什么?
【设计意图】故事情境提高了学生整堂课的学习兴趣,从情境中抽象出0+0+0=0,然后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0×3或3×0,最后根据乘法意义算出答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探究乘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
1、体育馆1个看台的场景图,指出:这是某学校体育馆里的一个看台,这个看台一共有
 个座位。
2、如学校体育馆有4个这样的看台,请你估一估,体育馆里大约有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引导学生说出1个看台有102个座位,102接近100,100×4=400,所以4个看台大约有400个座位。
3、启发:如果用竖式计算102×4,那么积一定是几位数?为什么?
提出要求:列出竖式算一算,看看我们的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计算后讨论:积的十位上的“0”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个“0”能不能不写?
验证:我们将竖式计算的结果和刚刚的估算比较一下,竖式计算正确吗?
4、完成想想做做2。
学生计算后讨论:607×4的积的十位上是几?这里的“2”是怎样算出来的?804×5的积的十位上是几?这里的“2”又是怎样算出来的?
【设计意图】估算接近整百的数与一位数相乘的积是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由此出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既有利于他们体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体会不同计算方式的各自价值,也有利于他们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自主确认或修正自己的计算方法。例题教学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既能进一步凸显算理,又能使学生对相关计算方法的认识得以完善。
三、巩固练习
1、 做“想想做做”第3题。
提出要求:这道题中有3道乘法竖式,它们的计算都有错误,你能找出它们分别错在哪里吗?
学生各自观察、分析后组织交流,在交流中进一步明确每道题的错误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并要求他们各自重新计算这几道题。
2、 做“想想做做”第4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校对。
3、 做“想想做做”第5题。
学生各自读题后,提问:这道题里一共有几个问题?你觉得这几个问题中,先要解决哪个问题?为什么?
追问:你打算怎样解决第一个问题?解决这个问题时需要用到哪些已知条件?要求“这根红绳还剩多少厘米”,又需要用到哪些已知条件?
学生解答前两个问题后讨论:剩下的红丝绳还够编3个中国结吗?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先估算编3个中国结至少需要多少厘米的红丝绳。
4.课堂作业。
让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解决的实际问题,既与本节课的计算存在关联,但解决问题时又不必局限于笔算,这就有利于启发孩子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