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指南
发布时间:2017-03-10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伟明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展示活动第二十一届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指南
一、参加人员范围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一)项目设置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三)评选指标(四)作品资格审定 (五)作品制作
三、参加办法(一)参加办法及报送作品数量 (二)报送时间、方式及费用
四、评选及交流展示
五、组织工作 (一)组织领导 (二)联系方式
附表1: 作品登记表 附表2: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
一、参加人员范围
各级各类学校及有关部委、行业所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师、教育技术工作者。
二、项目设置及相关要求
全国教育教学信息化大奖赛(简称“大奖赛”)根据不同学校、不同学段教育教学要求和特点,按照基础教育、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分组(按照作品第一作者所在单位划分)设置项目。
1.基础教育组:课件、微课、课例、教师网络空间。
幼儿教育:课件、微课、课例。
特殊教育:课件、微课、课例。
教学点: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2.中等职业教育组:课件、微课、精品开放课程。
3.高等教育组:课件、微课、精品开放课程。
(二)项目说明及要求
1.课件:是指基于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根据教学设计,将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手段有效呈现的应用软件,目的是辅助教与学,并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可以是针对某几个知识点,也可以是一课时或一个教学单元内容,制作工具和呈现形式不限。移动终端课件作品应能在iPAD、Android PAD等移动教学设备上运行。
各类教学软件、学生自主学习软件、教学评价软件、仿真实验软件等均可报送。
1)制作要求:视频、声音、动画等素材采用常用文件格式;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B。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应易于安装、运行和卸载;如需非常用软件运行或播放,请同时提供该软件,如相关字体、白板软件等。
2.微课:是指教师围绕单一学习主题,以知识点讲解、教学重难点和典型问题解决、实验过程演示等为主要内容,使用摄录设备、录屏软件等拍摄制作的微视频课程。主要形式可以是讲授视频,也可以是使用PPT、手写板配合画图软件和电子白板等录制的批注讲解视频。
1)制作要求
报送的微课作品应是单一有声视频文件,要求教学目标清晰、主题突出、内容完整、声画质量好。视频片头要求蓝底白字、楷体、时长5秒,显示教材版本、学段学科、年级学期、课名、教师姓名和所在单位等信息,视频格式采用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流媒体格式(如flv、mp4、wmv等),画面尺寸为640×480以上,播放时间一般不超过10分钟。总大小不超过100MB。
根据学科和教学内容特点,如有学习指导、练习题和配套学习资源等材料请一并提交。
2)报送形式
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3.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如:翻转课堂、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教学方式,一对一学习、移动终端学习、基于信息技术的创意创作教学等。
翻转课堂教学课例:是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学生课前通过观看微视频,网上查阅资料,互相讨论交流等形式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和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吸收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知识传授通过信息技术的辅助在课下完成,知识内化则在课堂中经老师的帮助与同学的协作而完成。
基于网络的PBL(Project-based learning)教学课例:是指利用网络,基于问题的学习或基于项目的学习课例。学生从真实世界的问题或项目出发,以小组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强调把学习设置到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寻找问题解决办法,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强调充分应用网络信息技术进行知识获取、管理,沟通互动、探究合作、组建虚拟学习社区。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课例:是指在每位学生均拥有一台数字化终端设备的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环境下,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新型教学方式。
移动终端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移动终端技术,把信息技术和教育资源作为内容、方法与手段融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究学习能力,促进教学过程整体优化。
创意创作教学课例:是指将使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意创作作为教学内容的的课例,如机器人教学、3D打印、创新教育等。
云端一体互动课堂教学课例:是指面向全国所有具备云端一体化教学环境的中小学校,使用本次大赛指定的教学信息化软件天喻教学助手(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可下载),按照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完成一堂课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的课堂实录。课例应包括一堂完整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课件、课堂实录(教学助手互动课堂录屏和授课现场录像)、教学反思、相关资源(可选)和评测练习(可选)等。
1)制作要求: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主要教学环节应有字幕提示。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如果是时间较长的活动课程,则只需要几个关键环节的视频录像剪辑。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效果评价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4.教师网络空间:是指教师在网络平台上从事教与学活动的载体。作品应主要体现教师应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的资源应用、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家校互动、师生互动、指导评价等活动情况。
1)制作要求:提交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各类素材制作的PPT文档,综合反映教师网络空间的日常应用情况和应用效果。同时提交空间使用说明文档,包括空间网址、评审专用临时账号密码和使用指南等。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5.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是指面向教育部“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教学点征集利用数字教育资源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高教学质量的典型教学设计方案和课例。教学设计方案应体现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应用的融合性,突出展现数字教育资源的课堂应用及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创新教学方法、有效解决教育教学的重难点等方面内容。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是指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教育资源,解决学科教学中的重难点问题的课堂教学案例。包括课堂教学实况录像、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内容。
1)制作要求:
①报送的教学设计方案使用Word、WPS等格式。
②报送的课例应是根据教学设计所完成的课堂实录。应展现课堂教学的所有内容,过程完整,画面清晰。建议进行适当的后期剪辑处理,在适当环节插入教学资源呈现画面,保证资源呈现画面清晰可见。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课件和教学反思须一并报送。课例视频采用常用视频文件格式。作品总大小不超过700MB。
每节课为一个标准课时。
2)报送形式: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6.精品开放课程是以普及共享优质课程资源为目的、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规律、展示教师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服务学习者自主学习、通过网络传播的开放课程,包括精品视频公开课与精品资源共享课。
精品视频公开课是以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的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网络视频课程与学术讲座;精品资源共享课是以教师和学生为服务主体,同时面向社会学习者的基础课和专业课等各类网络共享课程。
1)制作要求
①精品视频公开课:课程选题不限,内容按专题呈现,每讲应不少于30分钟、不多于50分钟;视频制作推荐使用高清制式,视频压缩推荐采用H.264编码方式,码流率不低于256Kbps,封装格式推荐使用MP4,前期采用标清4:3拍摄时,分辨率请设定为 720×576,前期采用高清16:9拍摄时,分辨率请设定为 1024×576。作品大小不超过700M。
②精品资源共享课:将教学内容、教学过程通过网页呈现, 内容应涵盖:课程教学大纲、教案、课堂教学录像、实验指导、教材、参考文献、网络教学课件、习题等;参评作品应体现网络资源共享、互动交流等特性,帮助使用者进行自主探究、答疑讨论、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并能够对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进行跟踪、评价与管理。同时应满足在因特网上实时运行的基本条件,如: 安全、稳定和快捷等。
2)报送形式
①精品视频公开课: 通过大赛网站上传报送。
②精品资源共享课: 通过大赛网站报名并注明资源共享课网址、用户名和密码等,使用说明等文档可同时上传。
(三)评选指标
1.课件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设计
30
教学目标、对象明确,教学策略得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有清晰的文字介绍和帮助文档。
内容呈现
25
    内容丰富、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选材适当,表现方式合理;
    语言简洁、生动,文字规范;
素材选用恰当,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
25
运行流畅,操作简便、快捷,媒体播放可控;
导航方便合理,路径可选;
新技术运用有效。
创新与实用
20
立意新颖,具有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能够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有推广价值。
2.微课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设计
2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主题明确、重点突出;
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选用恰当;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
教学行为
25
教学思路清晰,重点突出,逻辑性强;
教学过程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学效果
25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创新与实用
25
形式新颖,趣味性和启发性强;
视频声画质量好;
实际教学应用效果明显,有推广价值。
3课例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设计
25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恰当选择应用学科教育资源;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
25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效果
25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
10
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4. 教师网络空间

评比指标
分值
评比要素
空间设计
10
栏目板块设置分类合理,功能使用方便快捷;
页面导航清晰,颜色协调,简洁美观;
开设个性化栏目,符合教育教学需求,体现个人特色。
教学应用
40
网络备课教研活动内容丰富,记录完整,教研形式、途径和内容有创新;
利用空间开展多种教学活动,过程记录完整;
对学生进行在线指导答疑,在线作业、测试等学习评价活动,过程记录完整;
师生互动、家校互动信息丰富,记录完整,尊重他人知识产权。
应用效果
30
群体深度参与,备课授课、网络研修、在线教学、指导评价成效显著;
空间访问量大,更新及时,活跃度高,交流互动效果突出;
特色创新
20
教学模式、学习模式、教研模式和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模式有一定创新。
5.(1)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学习者特征分析
15
准确分析学习者的一般特征和初始能力;
把握信息化环境对学习者的影响;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策略
25
教学方式设计符合学习需要和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选择恰当;
教学过程设计合理;
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
教育资源
25
学科教育资源选择恰当;
信息技术运用合理;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新课堂教学。
学习者评价
20
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评价中的优势;
关注个体差异,评价指标和方法多元化;
注重过程,总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
2)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目标
15
体现新课标的理念;
教学目标明确;
提高学生信息技能和素养。
教学设计
25
教学情境符合教学目标和对象的要求;
恰当选择应用学科教育资源;
注重学科特点,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
采用符合教学要求的学习模式
教学行为
25
    面向全体学生,关注个性差异;
    能利用信息技术的功能优势调控教学活动;
    围绕教学,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教学效果
25
教学和信息素养目标达成度高;
学生思维活跃、积极参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得到充分体现。
教学反思
10
有及时的反馈、评价和课后反思。
6.精品开放课程
1)精品视频公开课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目标
15
教学目标明确;
内容选题恰当。
教学设计
25
教学策略合理,根据需求,合理采取启发、讨论、探究式等多种教学手段;
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符合课程学习特点,符合学习者需求;
教学过程完整。
教学行为
25
语言生动活泼,能展现教师的教学个性和人格魅力;
鼓励与学生有较好的互动;
有较强的现场教学感。
教学效果
15
授课条理清晰,课程内容熟练;
教学重点突出,课堂信息量大;
积极回复学生的学习需求。
创新与实用
20
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具有推广性。
2)精品资源共享课

评选指标
分值
评选要素
教学设计
30
教学目标明确,内容选材适当;
教学策略合理,教学媒体选用恰当;
界面设计合理,风格统一,有必要的交互;
提供练习,具有学习评价与反馈功能;
教学过程完整
考虑学习者通过网络自主学习的特点
课程内容
25
内容科学,表述准确,术语规范;
课程内容体系完整;
教育资源内容丰富,呈现结构合理。
技术运用
25
教学管理功能方便、实用;
具备良好的师生、生生交互环境;
媒体播放可控;
过程可控,导航清晰、明确。
创新与实用
20
立意新颖,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个性表现力;
适于网络共享;
运用于实际教学中,具有推广性。
(四)作品资格审定1.有政治原则性错误和学科概念性错误的作品,取消参加资格。2.杜绝弄虚作假行为。一经发现,取消参加资格。
(五)作品制作
1.资料的引用应注明出处。如引起知识产权异议和纠纷,其责任由作品作者承担。
2.“课件”、“微课”、“课例”、“教师网络空间”、“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教育资源应用课例”,每件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3人;“精品开放课程”每件作品作者最多不超过5人;不接受以单位名义集体创作的作品。
三、参加办法
1.基础教育组   根据个人自愿参加的原则,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活动组织部门统一报送。每个组织单位不超过300件。
2.中等职业教育组中职学校教师作品可直接通过大赛网站报送。
3.高等教育组高等院校教师作品可直接通过大赛网站报送。解放军、武警部队院校作品由解放军、武警部队活动组织部门统一报送。
(二)报送时间、方式及费用
1.报送时间、方式
20179月1日30日期间,各省级组织单位及中职、高校教师可登录“大奖赛”网站(http://{域名已经过期})进行网上报名、上传作品。
2.费用
每件参赛作品需缴纳技术服务费300元。
网上报名信息提交成功后进行网上缴费。如需开具发票(内容为:技术服务费),缴费后务必网上申请发票并准确填写发票抬头和收件人信息,网上报名结束后不再受理发票申请。
四、评选及交流展示
1.技术测试:包括资格审查、作品安装、运行测试。
2.专家评选:由大奖赛组委会聘请有关专家、教师组成专家评选组,对通过技术测试的作品进行评选。在综合评定基础上,提出作品获奖等级建议和参加现场交流的作品名单。评选时,省级报送作品的排序不作为评选参考指标。
3.交流展示:现场交流展示名单于2017年10月下旬在大奖赛网站公布,11月中上旬举办现场交流展示。相关通知文件另发。
4.奖项设置
各参赛项目分别设置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根据各单位活动组织情况确定“优秀组织奖”。
大奖赛”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大奖赛组委会”办公室设在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部,主要承担具体组织工作。“大奖赛”重要信息和相关事宜将陆续在“大奖赛”网站上公布。
1.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复兴门内大街160号88信箱   中央电化教育馆项目部
 邮政编码:100031
2.联系人:张东伟、廖斯昂3.联系电话:010-66490951、66490952
4.电子邮箱:xmb@{域名已经过期}(邮件主题注明“大奖赛”)
5.网站:http://{域名已经过期}


作品登记表
(该表格信息均在网上填写并确认)
 
作品编号:
 
作品
名称
 
学科
 
年级
 
作品大小
MB
 
项目
基础教育组
课件□
微课□
课例□
翻转课堂教学课例□
基于网络的PBL教学课例□
一对一数字化学习综合课例□
移动终端课例□
创意创作教学课例□
云端一体互动课堂教学课例□
教师网络空间□
小学□
初中□
高中□
 
幼儿教育组
课件□
微课□
课例□
特殊教育组
课件□
微课□
课例□
教学点组
教育资源应用教学设计方案□
教育资源应用课例□
中等职业教育组
课件□
精品开放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
微课□
高等教育组
课件□
精品开放课程 精品视频公开课□
              精品资源共享课□
微课□
作者
信息
(请按各项目限额人数准确填写)
姓名
所在单位(按单位公章填写)
 
 
 
 
 
 
仅限
精品开放课程填写
 
仅限
精品开放课程填写
 
联系人
姓名
 
手机
 
固定电话
 
电子邮箱
@
通信地址
 
邮编
 
作品
特点
 
(包括作品简介、特色亮点等,字数在200-300之间)
 
作品安装运行说明
(安装运行所需环境,必要的用户名、密码等)
共享
说明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制作成集锦出版或在“大奖赛”网站共享
□是         □否  
是否同意“组委会”将作品推荐给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www.eduyun.cn
□是         □否  
我(们)在此申明所报送作品是我(们)原创构思并制作,不涉及他人的著作权。              
作者签名:1.          
2.          
3.          
4.          
5.          
 
                                                               


附表2
 
作品名单及联系人信息表
(仅省级或中职、高等学校组织单位填写,个人报送无须填写此表)
单位名称:
作品编号
作品名称
作者姓名
1
 
 
 
2
 
 
 
 
 
 
联系人姓名
 
部门、职务
 
通信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手机
 
电子邮箱
@
QQ
 
缴费金额、
方式、时间
 
发票开具说明
 
 
 
 
 
     
 
 
 
 
 
填写说明:
请省级或中职、高等学校组织单位在网上报名后将此表发送至:xmb@{域名已经过期}。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