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林志明名校长工作室  
小学绿色德育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03-0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高伟明

小学绿色德育项目的探索与实践

 

 

 

一、项目组成员及成果简介

主持人姓名
高伟明
性别
出生年月
1975.11
专业技术职务
中高
党政职务
副校长
工作单位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联系方式
83211214 13616115228
E-mail
503712131@{域名已经过期}
项目组
成员
姓名
工作单位
职务、职称
项目组中的分工
林志明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校长 中高
项目指导
姜彩美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主任 小高
活动组织
邵伟强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副主任 小高
活动组织
张静芳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副主任 小高
活动组织
成果简介
针对当前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提出实施 “绿色德育”。奔牛实小传承学校特色项目与文化积淀,建立统领全校的育人体系,整合各类活动与校本课程资源,深深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为学生创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模式,指导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
绿色德育项目是在“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现代德育观。我校的绿色德育源自于“地球村”环保实践活动,发展于生态环境教育,经过几轮的学校主动发展,其行动研究走过了萌芽期、起步期、确定期、发展期,是一个长期积淀、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过程。形成了既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具有校本特色的指导思想。绿色,是自然的色彩,是未来的希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儿童的天性相吻合。绿色德育就是自然、和谐、多元、可持续发展和适合学生共同成长的学校德育系统。它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实现系统操作,培养身心健康、热心环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地球村小公民。
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施绿色德育项目,学校初步形成和谐奋进的学校主流文化,不断显现和谐发展的德育特色,促使不断进步的学生和谐全面。
 
二、成果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1、发现问题:直击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
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之后,“德育为首”不再是教育管理者的一句口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要求不断提醒普通教师重视德育工作。但是,当前学校德育高耗低效的弊端日益突出,“批评教育与不良行为的矫正”成为学校德育的主旋律苦口婆心的说教充斥校园,道德教育与日常生活分离,忽视了心灵的碰撞和情感的交汇,德育功能被不断异化。这种脱离现实人生,忽视学生的情感和心理需求的德育可能导致:学生具有“多重人格”,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学生知行脱节,道德认知不能转化为行为;学生受片面的道德生活限制,人格不健全。形式单一、内容老套的德育活动难以吸引学生积极参与,甚至使部分学生产生逆反心理。
2、寻求对策:为学生创设新的生活方与生长模式
如何使德育从抽象化、空洞化的说教王国里走出来,如何应对新时代对学校德育提出的挑战呢?《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一文中强调:“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我校认为应打破传统教育时空的限制,为学生创设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成长模式,深深扎根于儿童生活的土壤,整合各类活动与校本课程资源,建立统领全校的育人体系,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促进习惯养成,健全学生人格,实现和谐发展。为此,我们提出了实施“绿色德育”,实现系统操作,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培养身心健康、热心环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地球村小公民。
 
 
二、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
绿色德育项目是在“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的绿色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一种现代德育观。我校的绿色德育源自于“地球村”环保实践活动,发展于生态环境教育,经过几轮的学校主动发展,其行动研究走过了萌芽期、起步期、确定期、发展期,是一个长期积淀、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过程。
(一)萌芽期:环保行动
2000年,我校在全国少工委“保护母亲河”的号召下,建立了以学生为小主人的民间组织——“春芽”手拉手地球村,积极开展废品回收、红领巾义卖等环保活动,吹响了环境保护的号角。
1、健全组织机构
整个学校就是一个地球村,每个学生都是小村民。各村委都起了好听的名字,如“绿之源”、“葫芦湾”、“彩虹村”等,制作了图文并茂的标牌,成为学校一道独特风景。各班成立各自的村委会,设小村长、回收站小站长、小会计、小记者、小博士、小卫士等岗位。全校设地球村大本营,负责检查组织、监督各村委活动,保管地球村基金,期末汇总活动情况、表彰各村委。
2、活动引人入胜
地球村活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余集体统一行动和节假日“绿色雏鹰”假日小队分别活动。每月有统一的废品分类回收活动,每学期举行红领巾义卖活动,在环保纪念日开展环保宣传、环保画设计大赛、环保自办报评比、环保语言设计大赛、变废为宝手工制作等活动。期末,授予环保活动中表现积极的小村民 “环保章”以及“绿色小卫士”绶带,评选出“绿色村委”。
(二)起步期:环境教育
2003年以后,我校不断加大组织、阵地、活动建设的力度,谋划环境教育的活动化、课程化。我们的行动从学校到社区、城乡。我们的视角从“保护母亲河”、大自然到关注身边的环境、家乡的发展、小伙伴的成长。小村民们处处以身作则,互相监督,争做学校环保的小小先锋、家庭环保的小小监督员,社会环保的小小宣传员。
1、营造浓郁氛围
学校布置,将环境教育融入每一寸土、每一面墙。大本营召集小村民设计“春芽”手拉手地球村的村徽、村旗,自编地球村儿歌,改编绿色儿童行为规范。24幅宣传画讲述着地球村的成长史,宣传橱窗定期展出环境教育图片,随处可见的分类回收筒提醒学生养成回收习惯。少先队品牌阵地把环境教育融入每一个声音,每一幅画面。春芽电视台设立了“地球的孩子”栏目,红领巾广播设立了“走进地球村”栏目,节目丰富多彩,贴近学生,趣味性、娱乐性、教育性并重。
2、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依据环境教育的积淀,按照“分析现状→确定目标→编制方案→开发教材→实施课程→评价分析”的操作方式,开发了《地球的孩子》校本课程。意为环境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突出环境与人的关系,培养良好的环境意识与习惯。教材分低、中、高年级三册,共计60课时。低年级重点让学生感知环境的美好,培养正确的卫生习惯与朴素的环境意识,以儿童耳闻目见、新鲜有趣的身边生活展开教学。中年级重点让学生体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开展环保活动的方法,形式以活动、观察、体验为主。高年级关注更深意义的环境问题,内容也进一步从身边拓展到世界、宇宙,以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小课题活动的形式为主。教材呈现出浓郁的地方色彩、鲜活的校本气息、强烈的活动本位、真实的儿童本位。
3、拓展教育资源
依据环境教育五个维度的目标:意识、知识、态度、技能、参与,拓展环境教育资源。一是将教材中环境教育的课文、案例与儿童环境教育目标嫁接,遵循发展的轴线,纳入相关主题。二是对教材内容“二度开发”,因时制宜地增强有关自然资源的内容。三是举办环境教育专题讲座,了解环境问题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四是搜集环境教育信息丰富认识,建立了纸质与网络两个方面48个小类共计20多万字的信息库。
4、活动形成序列
坚持三个结合,做到环境教育与节日纪念活动结合、与校本课程结合、与学科教学结合。培养四个能力,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合作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活动创新能力。开展五大主题活动:地球村义卖活动,废品回收活动,家乡水资源调查活动,环保少年林植树活动,绿色雏鹰假日小队活动。
(三)确定期:绿色德育项目
新课程确立了“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理念,强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我校结合传统积淀与特色建设,整合环境教育、体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创新教育,实施“绿色德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自然地发展,探索学科综合化的有效途径,加强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形成浓郁的绿色文化,培养身心健康、热心环保、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地球村小公民。
1、重新定位,拓宽活动内涵。
环境教育活动多年开展以来,遇到新的瓶颈,师生积极性下降,其它德育空间不够,整合势在必行。学校确立“教育生活化”的理念,整合教育内容与活动资源,健全学生人格,理清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实践与创新能力,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基。
2、完善组织,促进岗位体验。
在原来地球村的基础上,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强调学生体验与学生自主管理,成立地球村俱乐部,下设绿色活动部、、环境监督部、绿色基金部、小记者部、小博士部、心理咨询部、科技创新部等多个俱乐部。各班充分利用“队长学校”,加强班队干部培训,实行一日班长制和队干部轮换制,强化自我管理,增强主人翁意识。
3、课题研究,改革主题队课。
开展德育课题 “开发学校人文资源,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纠正形式主义倾向,深化少先队主题队课改革。活动设计教师不再包办代替,注重发挥队员主观能动性;队课形式淡化表演,注重队员的实践和体验;队课内容打破学科界限,注重生活与学科整合。活动主题小课题化,班队活动过程灵活化,让队员充满兴趣地参与其中,获得不同的感受,人格不断完善,能力不断发展。
(四)发展期:绿色德育特色
分管校长为项目指挥,学生中心、课程中心、发展中心、体育组、综艺组等部门相互合作,分项目管理。开展了省、市重点跟踪课题《实施新绿色教育,创建“地球村”特色学校》的研究,通过几轮主动发展项目的实施逐步完善,绿色德育项目形成体系。
1、绿色德育课程:在系统思考中构建和谐体系
目前,在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位一体的课程机制下,实施绿色德育的前提就是要严格执行课程计划,不随意占用专项教育时间。注重学科渗透,让绿色德育思想闪耀课堂,将绿色德育教育目标具体落实到各学科教学计划、教案之中,在此基础上,积极构建富有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张扬个性。
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组建了疯狂车社、玲珑数棋、自在漫客、涂鸦儿童画等20多个校级社团,积极开发和认真实施多种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可供学生选择的四大类10多门绿色课程。有以“身心健康”为核心的体育心理类课程,有以培养学习能力为核心的学科拓展类课程,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科技艺术类课程,以完善学生人格为核心的品德修养类课程。
2、绿色文化:在整体规划中为学生幸福成长奠基
一是完善环境文化让绿色氛围溢满校园。我校坚持“自然绿意巧点缀、文化绿色重渗透”的原则,学校按“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专题突破-打造品牌”总思路,营建精神乐园,构建人文高地。我校重点把握雕塑、文化长廊、楼名路名桥名、橱窗布置,使绿色教育理念在一草一木中渗透,在一墙一画中传递。
二是创建“四有”教室,让孩子具有健康人生姿态。“四有”班集体文化建设:即“处处有功能”、 “人人有岗位”、“人人有机会”、“人人有展示”。 每个教室里都开辟了一个活动专属区,有图书区、智力玩具区 、棋类区等,同学们每天中午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活动。老师们经常灵活调整桌椅位置,给每个学生设计一个适合的学习空间。班主任老师给每个学生设计一个适合的工作岗位,如饮水机管理员、英语背诵委员、外墙管理员,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每个班级开设了班级网站,将学生的一些优秀作业、绘画作品、手工作品发布在网站上。
3、绿色德育活动:在构建序列中健全学生人格
以“让德育走近孩子心灵,为学生幸福人生奠基”为德育工作理念,践行“以人为本、以特求胜、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培养思路,完善常规管理,培养“严肃而活泼”的班风,加强品牌建设,发展多元智能以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为平台,激发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展示学生智慧生成的成果。
学校不断挖掘校外人文资源与农村乡土资源,丰富德育内容,形成了富有特色的、体现绿色理念的绿色德育体系。每学期开展“十好习惯”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地球村”生态德育活动、“感恩生命、共享阳光”生命教育活动、“校园行、家庭行、社会行”生活德育活动。
4绿色评价:在管理、激励中给予成长动力
改革学生评价,注重过程性评价、多元评价和质性评价,从儿童的视角把握评价尺度,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一是制定《地球村公约》、《小学生绿色行为规范》等评价制度,建立绿色卫士环境监督岗,检查全校环境、卫生、纪律情况,每日一公布,每周一小结,每月一评比,颁发“绿色中队”流动红旗,每学期一表彰,授予“绿色之星中队”称号。二是设计了绿色德育评价表,与少先队雏鹰达标争章活动相结合,组织学生争戴“环保章”、“文明章”、“卫生章”等,开展绿色少年“五星级”评比活动。其评定方法是能达到“小学生绿色行为规范”中的一条,加一颗小红花,加满3颗小红花,可换一颗红五角星,最高级别是五星。在学年末,给“五星级”绿色少年颁发奖状与奖品。这些表扬、鞭策、加星、展示等多样化的评比方式,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促进学生道德情感与智能的多元化发展。
 

 

三、成果的主要内容
1、绿色德育的核心概念
绿色德育项目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施,形成了既体现素质教育要求,又具有校本特色的指导思想。绿色,是自然的色彩,是未来的希望,充满了生机与活力,与儿童的天性相吻合。绿色德育就是自然、和谐、多元、可持续发展和适合学生共同成长的学校德育系统。其关键词是:
(1)自然:指自然成长,遵循规律。一是教育要按照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科学施教。二是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要完善人的个性,焕发儿童的天性。三是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和幸福生活。
(2)和谐: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和谐共生。 一方面,让孩子走向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从而感受自然之美,与自然和谐共生。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和谐共生是绿色德育的核心。教师在思想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精神上多给予关爱,在行为上积极引导,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3)多元:体现生命关怀,强调多元与整合。“一沙一世界”,学生是个性化的。依据多元智能理论,教师要因材施教,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的优势智能,培养学生的弱势智能;依据系统论,强调多渠道的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与多学科教育方式的整合应用,以起到更好的德育效果。
(4)可持续发展:不是急功近利,而是全体发展、全面发展和生动活泼地发展,把握学校、教师、学生发展的平衡点,促进三者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德育的学生培养目标与主要途径
总目标
分目标
细化目标
实施途径
健康
心理
对己自信,坚忍不拔
与人和睦,相互协作
对事负责,善始善终
①集体心理辅导和个别心理咨询。
②班级布置中创设良好的心理成长环境。
③建立校园心育网站、电视台“心灵之约”栏目、广播站“知心姐姐”信箱。
 绿色
意识
 
关爱自然,保护环境
关心社会,讲究卫生
热爱集体,团结协作
①学科渗透,完善课程建设。
②开发校本课程,编写绿色德育教材。
③建立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文化
素养
学会学习
崇尚真知
乐于探索
敢于创新
①举办读书节、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
②开展合作学习、小课题探究学习活动。
③开展小记者采访体验活动。
④开设学校少年宫社团、兴趣小组。
3、奔牛实验小学绿色德育项目实施框架图
 
 
4、奔牛实验小学绿色德育课程设置图
 
     
四、效果与反思
 
百年名校迎来华丽转身,融科学与人文气息于一体学校进一步丰富内涵,拓展外延,通过规划的引领、文化的滋养以及精神的打造,实施绿色德育项目,促进学校、师生可持续发展。
(一)和谐奋进的学校主流文化初步形成。
学校秉承“朴实而宽厚”的校训,创设了良好的“绿色教育”氛围,确定了“可持续发展”的学校管理体系。学校人际关系和谐,教师勤于钻研,乐于奉献,让学生乐学、善学,享受“七彩的童年”,享受成长的快乐,涌现出了一批省市区十佳师德模范、师德标兵、优秀班主任、三好教师。
学校完善精细化管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连续十多年获得武进区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近期,学校被评为武进区主动发展示范学校,获得市优质学校复评优秀等级,在德育、体育、科技教育、信息技术四个领域分别创建成省市特色学校。
(二)和谐发展的德育特色不断显现。
我校绿色德育项目以完善的组织、持久的开展,显著的效果,逐渐形成品牌特色。先后被武进电视台、江苏教育台、《辅导员》、《常州日报》等媒体专题报道,并在江苏省环境教育大会上两次交流。在 “中国少年儿童手拉手地球村奖”的评比中,先后荣获“十佳集体奖”和“特别贡献奖”。实践活动获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科技实践活动类一等奖,全国二等奖,武进区“五彩杯”魅力奖。开发的绿色教育校本课程获得江苏省基础教育成果二等奖。《地球的孩子》获江苏省校本课程开发一等奖。
近六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全国读书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百佳校园电视台、全国影视教育先进集体、省绿色学校、省和谐校园、省书香校园、省平安校园、省优秀大队集体、省示范家长学校、市红旗大队、市生命教育示范学校、市心理健康教育合格学校、市法制教育先进集体等称号。
(三)和谐全面的学生不断进步。
高品质的学校教育和丰富的实践活动,拓宽了学生成长的时间与空间,学生环保能力不断提高,创新人格逐步形成,涌现出了一大批素质全面、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学生。仅在2013-2014学年,在区以上比赛中我校获奖学生就达430多人次。近六年来,周有信、潘业忡、王嘉毅同学被评为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十佳小公民、十佳少先队员,杨熙纯、莫存勋、高砚潇同学被评为区十佳好少年、十佳少先队员。
 
 
进一步实施的建议与后续突破方向:
(一)组织建设方面:思考如何把“地球村”俱乐部建设成为一个社会化的课堂,如何实施更为有效的网络化管理,向武进周边小学拓展经验。
(二)活动目的方面:思考如何以绿色德育为主线,更有效地提供积极性心理指导,实施创新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队员在体验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生活,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三)活动管理方面:思考如何体现队员的自主性,激发学生的热情和活力,使我们的活动更加贴近队员的生活和精神需要,争取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
(四)在经费管理方面:思考如何使每一分活动经费的使用都能产生教育的火花。“春芽”手拉手地球村基金的使用,全国捐款、援疆援藏与解决实际困难、帮助身边学生相结合。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