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欢迎光临潘敏名教师工作室  
精心设计小练笔,努力提升大素养(吴建新)
发布时间:2013-12-11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潘敏

 

精心设计“小”练笔,努力提升“大”素养
                      武进区九里小学   吴建新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实践中,只要教师抓住阅读教学的契机,依托教材精心设计练笔环节,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学生定能享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
一、精彩篇章,仿一仿。
仿写包括对句式表达、段落构成、抒情联想等方面的形式和内容的模仿。《灰椋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第3、4节把灰椋鸟“群体归林”、“林内群欢” 时的声、色、形、态,描摹得丝丝入扣,而且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对于这种边描摹便展开联想的表达方式,应该让学生揣摩、吸收和学会运用,对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很有帮助。在课堂教学中,我采用男、女生分读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知了什么是描摹,什么是联想,然后让学生自由谈一谈描写中加进联想的妙处。教学还不止于此,我顺势利导:第二天清晨,灰椋鸟又要群飞出林,那又该是怎样一番情景呢?课本上没写,你能展开自己的想象把它描绘出来吗?请你当堂写一段精美的话,并展开适当的联想。课堂上只看见许多学生小眼发光进入了跃跃欲试的良好状态。
二、移花接木,组一组。
学生是鲜活的个体,存在着差异。有些学生想象不是很丰富,语言基本功又不是很好,让他们仿一仿有难度,更别提再创造了。为了面向全体学生,可以设计另一种小练笔的形式,即让学生利用课文中已有的优美句子和词汇,加上自己的语言,重新组合写一段话。同样是《灰椋鸟》一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围绕“树林是灰椋鸟的乐园”这句话,进行重新组合创新写一段。这样,既加强了这部分学生对所学语言文字的合理运用,又发展了他们的思维,还巩固了对文本理解,不失为一种有益的训练。
三、读文有感,创一创。
文本的结尾处往往是学生的情感共鸣点。依据原文,进行创造性的续写,对于发展孩子的创造性、合理性思维,培养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水平都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一课时,我们都会设计这样一个练笔环节:“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他们分别会怎么说?怎么做?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都围绕“判断事物的美丑,不能只看外表,要看实质,看其有没有用处。”来写对话,而忽视“怎么做”。而我是这样设计的:“从沙漠回来,小骆驼又去溪边照镜子,恰巧又遇上了小红马。当小骆驼提出带小红马到沙漠走一趟会发生什么事呢?”这样,学生不仅把读到的,学过的语句、悟到的道理灵活地运用于写话中,而且变成了自己的语言,使作品更富有生命力。
四、挖掘空白,扩一扩。
挖掘空白,扩一扩,即针对有关内容进行挖掘,进行补白、详化、延伸。
例如《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第3自然段是课文重点段落,其中有一句“想到这里,他尽力克制自己,把个人的耻辱、痛苦全都埋在心底,重又推开光洁平滑的竹简,在上面写下了一行行工整的隶字。”教材安排了一幅司马迁“狱中写史记”的彩色插图,课文文字方面却留下了一段空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狱中恶劣环境和司马迁著书时的专注神态,让学生扩一扩写一段话,深化品味司马迁“发愤”精神。
“条条大路通罗马”,教语文有很多种方法,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小练笔就是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很有效的形式——它大大提高了阅读教学中“写”的密度,从而也极大地提高了课堂上语言文字训练的强度。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