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林志明名校长工作室  
学生经历“新知生成”过程的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2013-11-04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杨文荣

 

学生经历“新知生成”过程的实践与思考
 
武进区九里小学          蒋志方
此文发表在太原师范学院《学习方法报》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自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如何让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经历“新知生成”的过程呢?
一、让学生经历“新知生成”过程,关键是让学生学会“探究与发现”。
新课程理念强调: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让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发展。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动性和创造性不断发展。例我在教学《吨的认识》是这样安排的:
环节一:“拎一拎”生活情境。我从食堂借来了20千克一桶的色拉油,让学生在课堂上试着拎一拎、说一说。弱小的女同学几乎拎不起来,她们直喊太沉了;力气大些的男生们虽然拎离了地面,但也坚持不了20秒。他们抱怨道,太重了手都拎酸了,还红了一道印子。于是,我因势利导,“才小小的一桶20千克重的色拉油,都把大家累成这样,要是50桶这样的色拉油,你估计我们班谁能拎的动?你
——1——
们知道多重吗?”学生纷纷表示,50桶这样的色拉油1个人不可能拎的动。在学生交流的同时,我板书着:一桶20千克,50桶(      )千克。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总结出1000千克就是1吨。
学生对这既是熟悉,又感觉亲切,很快就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起来,更引发了他们对新知识“吨”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学时教师可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提出问题,点燃学生探究学习
的热情,给思维以动力。这样安排,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受到今天就学的知识来源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认知的兴趣和情感,唤起学生探究学习的欲望。
环节二:“背一背”数学活动。在学生中找几个约25千克重的同学。我让班上一些同学尝试背一背这些25千克的同学,看看谁能背的动,谁背的不止一个同学。学生的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能背动一个25千克的同学,有的能一边背一个,一边抱住一个,大家在笑声和叫声中感受到体验的快乐。再问他们多少个25千克的同学是1000千克,也就是( )吨时,学生很快说出答案。接着,我“借题发挥”,让前后的男生或女生分别告诉对方体重,再相互背一背,估计多少个××的重量是一吨。这样就有机地将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教学完后,我注意到“拎一拎” 、“背一背”这两个环节上学生的情绪高涨,注意力比较集中。这说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体验环节,他们通过体验,能进一步加深对1吨有多重的感性认识。但是,我也反思到在环节一上,有些力气小的学生没有充分体验到20千克的重量,而且环节一的20千克与环节二的25千克差别不大,有重复之感,很难说学生的体验有多明显。我想,环节一如果改为用5升的色拉油(重5千克),多准备几瓶这样的色拉油,让学生两手拎一拎,看看各种学生拎起的不同瓶数后,再引入多少瓶这样的色拉油重1000千克,也就是1吨
——2——
时,效果会更好。而且,这样的处理后环节一和环节二能有效的融合在一起,既能节省教学时间,也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具的有效性,突破教学难点。
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学生就会真正体会数学原理的奥秘就是对生活的感悟。生活有趣,数学更有趣。
环节三:“练一练”拓展应用。在“练一练”中我设计了一篇有趣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日记:“早晨,我从 2分米长的床上起来,刷牙、洗脸后,坐在8米高的餐桌前吃了一个65千克的鸡蛋。然后,背起3吨重的书包向学校跑去。在路上,一辆大货车满载7克左右的水泥从我身边飞驰而过,把我下了一跳!” 由于是单位的错用闹出了一系列的笑话,这样的练习既有趣又联系生活,同时也巩固了新知识。在拓展应用的练习中,更体现了把数学知识生活化,把现实问题数学化,让学生体会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数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发挥威力。这集基础性、应用性、趣味性、开放性相结合的数学问题,不但巩固了简单的基本方法,提高了学生参与生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中运用数学的“本领”,使他们认识到“数学是生活的组成部分,生活离不开数学”。从而进一步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数学、创新性运用数学的积极性。
以上案例教学中,教师始终把学生置于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通过“拎一拎”、“背一背”、练一练”等学习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学知识过程中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教师仅仅起着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
——3——
 
二、让学生经历“新知生成”过程,关键是让学生学会“倾听与思考”。
虽然在新课程理念下,提倡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学生能说的教师不说,学生能做的教师不做,可这也不排斥教师的指导作用和学生倾听能力的养成。尤其在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很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作逐个辅导,于是,面对全体的一般性提示成了最有效率最可行的方法。如果说学生对老师话的倾听已不容乐观,那么学生对其他同学话的倾听更成问题。现观我们的低、中年级孩子,对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可他的想法好象只为了说给老师一个人听的,他好的做法好象只为了表现给老师一个人看的,其他同学也很“配合”,在他人说或他人演示的时候,还是在举着手说:“我来我来”。而对于他不感兴趣的,索性开起小差来。每个孩子的想法是不一样的,我们课堂的可贵之处在于尊重个人观点的同时,博取众人之长,使自己在原有认识的基础上提升一步。
课堂上的倾听主要产生于两个层面:一是师生间的,二是生生间的。首先学生要认真听取教师的要求,以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带着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教师也要认真听取孩子们的发言,以便适时进行引导,使问题不断的深入,并对学生的发言适时作出评价,取到及时激励的作用。其次,孩子们也要养成认真倾听他人(或其他小组)发言的习惯,因为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自己(或自己小组)未必尝试过,还可对他人(或其他小组)的做法提出不同的见解,使思维在碰撞中产生智慧的火花。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教师首先要善于组织教学,让所学内容或所采用的形式对学生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记得那次猜数游戏:老师手心里写了一个数,首先我可以告诉你,这个数我们认识(100以内的数),谁来猜一猜它可能是几。学生每猜一次,我都提示性的
——4——
告诉他大得多(或小得多、大一些、小一些),学生每次都能根据我提供的信息很快的猜中我手心里的那个数。而且兴趣极高,猜了一回还想再猜一回,有的同学甚至还要求我这节课一直进行这个游戏。当时我记得随便叫一位同学都能回答得很出色。是啊!如果根据知识的要求,能变着样来吸引学生,那自是上策。其次,教师要改变提问的方式或增加每个孩子发言的机会,督促他们不得不听。并不是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有能力设计得这么生动有趣的,比如,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教学,会算的孩子对口算方法的探索兴趣不大,不会算的同学却无从着手。为了真正达到交流的效果,我改变了提问的方式:会计算的同学将自己的方法说给同桌听一听,然后反馈时提问“你的同桌是怎么计算的?”记得第一次这么提问时,好多孩子站起来傻了眼,但这样的问题多提了,孩子们交流的目的也就出来了;不用交流的问题,当一个学生说好后,接着让其他学生说一说他刚才是怎么说的,哪怕是简单的重复。平时以听算来完成口算训练(或口算接龙),即使是一道口算题,也可以叫好多同学来说答案。培养学生倾听他人的习惯与能力,在我们现行的多人数的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显得尤为重要。
三、让学生经历“新知生成”过程,核心是让学生学会“体验与感悟”。
新课程理念强调:“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让学生学会数学地思考,是数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而积极有效的思考依赖于合适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依据知识自身的重点和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改呈现知识为呈现问题,能吸引学生充分参与数学学习过程,自觉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心智技能,从而促使数学学习活动有效地展开并不断深入。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精神世
——5——
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数学教学要努力创建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索的数学教学环境,关注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使学生在获取作为一个现代公民所必需的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和价值等方面得到充分发展,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进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例认识秤是小学生应当掌握的基本技能,也是小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不可缺少的知识。在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现在市面上推广使用的台秤,来安排学生认秤的实践应用活动。课前要让学生带一些常见的物品,课中利用准备好的天平和台秤,让学生称出一些物品的重量,并安排学生模拟购物活动,如购买黄豆或大米,四个学生为一组,每组选一个同学当售货员,其余学生当顾客。当顾客的学生要购买1千克、2千克、3千克的黄豆或大米,当售货员的学生要称出相应黄豆或大米的重量,并说出黄豆或大米的单位;当顾客的学生要推算出所要付的钱数,当售货员的学生要说出顾客付的钱够不够,要不要找钱,找多少钱。看谁称得又快又准,看谁算得又快又好。同时利用体重器,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所有这些旨在让学生实践生活,既使学生真实地体验到数学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价值,又训练了学生认秤的基本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和应用能力。
用《数学课程标准》来教学,必须让孩子们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要真正体现新课程理念,必须让学生经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新知生成”的过程。
 
 
——6——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