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发布时间:2012-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王兴

 

追求“新绿色教育”梦想 感受学校教育的幸福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综合督导评估自评报告
学校概况: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创建于1907年。学校历史悠久,底蕴丰厚,1981年被命名为江苏省首批实验小学,2002年被命名为首批常州市模范学校。
2010年9月,在区教育局和奔牛镇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学校易地新建。2012年1月,学校撤并原镇属的四所完小,整体迁移至目前所在位置。学校现占地面积59213.33平方米,生均23.35平方米;建筑面积35063m2平方米,生均13.8平方米。有教学班59个,在校学生2536名。
学校正式在编教职员工129名,专任教师124名(含校级领导4人),其中小中高31人,小学高级教师68人。专任教师大专及以上学历达93.6%,其中本科学历达72.6%。市区级五级阶梯教师52人,占专任教师的42%,其中江苏省特级教师1名,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1名,常州市学科带头人11人,常州市骨干教师4人,常州市教学能手7人,常州市教坛新秀4人,武进区学科带头人12人,武进区骨干教师11人。
学校连续十次荣获武进区教育质量评估一等奖。近四年来,先后被评为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先进集体、全国中小学校园百家电视台、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书香校园、江苏省示范家长学校、江苏省巾帼文明岗、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模范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常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常州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常州市德育、体育、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常州市红旗大队、常州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生命教育优秀项目学校、常州市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常州市心理健康教育和各学校、武进区教育行风建设先进单位、武进区教育收费规范化学校等200多项区级以上集体荣誉。
目前的奔牛实验小学,拥有一流的现代化办学条件,在“自然、和谐、发展”的新绿色理念指引下,践行科学与人文并举的绿色管理,构建出绿意盎然的学校文化;塑造了一支好学习、善研究、能合作、会创新,有高度职业幸福感的教师团队;完善绿色课程体系,打造绿色课堂,成就了快乐、自信、善学、向上,充满勃勃生机的学生群体。一流的教育质量,鲜明的办学特色,绿色的教育品牌——奔小人走好了主动发展、内涵发展、和谐发展、优质发展的每一步,正朝着“新绿色教育”特色学校迈进。
主要业绩和特色
一、绿色的学校管理
主题: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自然、和谐、发展”的绿色管理模式,以尊重、激励为主旋律,整合一切有利于学校发展的资源,优化各种要素,促进学校各项事业绿色推进,系统、和谐、健康发展。
1、理念先行 精心打造发展规划
让理念深入人心。
 “新绿色教育”,承载着学校发展的历史与文化,是学校长期积淀,不断完善,不断超越的过程体现。我们在“绿”字上做文章,丰富内涵,让全校上下形成这样的共识:绿,是生命的象征,蕴含着学校的蓬勃发展,欣欣向荣,是一所有潜力、有实力、有生命力的学校。绿,象征着和谐发展,学校管理的和谐,课堂教学的和谐,师生发展的和谐,家校合作的和谐。绿,代表着尊崇自然,尊重个体,张扬个性,重视生命。绿,阐释着注重科学,讲究效率,追求效益,体现出有效教学、有效育人与有效管理。绿,意味着不断创新。绿色让人体味新鲜与新奇。绿的信念驱使学校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在创新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和谐。绿是教育的追求,成长的期待。绿色前面加上“新”表示新的时代、新的学校。“新绿色教育”是优质的教育,是自然、和谐、多元,可持续和最适宜于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校教育系统。新绿色教育特征之一:自然与和谐:一方面让孩子走向自然,与自然交朋友,从而认识自然,感受自然之美,与自然和谐共处。另一方面,促进孩子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发展,学会保护,按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在思想上加强与学生的沟通,在精神上多给予以学生的关爱,在行为上积极引导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特征之二:多元和可持续发展。“新绿色教育”是一种隐性的,极具渗透性的工作氛围和状态,它涵盖社会伦理道德的重组,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文化氛围的营造,创新思维的构建等。在此氛围和状态中学习的学生,其心灵是健康的。其行为是规范的,其情感是积极的,其志向是远大的;在此氛围中和状态中工作的教师和参与的家长,生活状态是积极奋进的,是最容易形成教育合力的。
我们通过多种渠道让理念渗透到管理、教师、学生、课程、服务、文化、特色等学校各个操作层面。通过确立目标、制订规划、整理内容、分类培训,让理念转化为上至管理者、下至教职工的行为。全体师生共同努力、协同实施以实现共同愿景,形成学校、教师、学生的良性发展。
⑵用规划引领发展。
08年8月,学校顺应自身需求、谋求主动发展,制定了《寻求超越,提升品质,走和谐发展之路——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主动发展规划》,提出了“新绿色教育”的总体目标,以及根据学校主动发展规划的体系,形成的六个方面的分目标,即绿色的学校管理、绿色的教师团队、绿色的学生群体、绿色的课程建设、绿色的课堂教学、绿色的服务机制。目标客观、明确,并制订了详尽的分阶段实施措施,以近期目标的逐步达成,实现学校的中远期目标。同时,以特色项目为抓手,各部门负责一至两个项目,重点推进。四年来,在“新绿色教育”的办学目标指引下,坚持“规划先行,以规划引领学校各项工作”的运行方式,全体教师大胆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努力争创办学特色,取得了累累硕果
⒉强化自身,增强班子服务意识
⑴抱团发展,让合作成为行走方式
我校目前有校级领导5人(其中一人在五兴小学),中层干部20人,干部队伍年龄结构、学历层次和专业及学科搭配比较合理。学校十分重视营造班子的团队精神,所有班子成员都有这样的理念:一个人无法单独生存于世界,人需要朋友,需要伙伴,需要团队。团队催生力量,团队让个人变得强大。只有团队合作,战斗力才能在一瞬间迸发——所有的困难是一个团队去共同面对,所有的目标是一个团队去共同实现。所以,整个班子团结协作、相互尊重,在具体工作上,能自觉维护集体的威信,根据分工,履行职责,既顾全大局,又相互补位。
⑵垂先示范,从细节显现管理真功。
学校扎实推进党的作风建设,进一步强化领导班子服务意识与创新意识,弘扬无私奉献精神。班子成员无论在学习上、钻研业务上、工作量上,还是在工作态度上、教育科研上、教学水平上都为教师起了良好的表率作用。无论是校级领导,还是中层干部,都能做到深入教学第一线上好课、常听课,任劳任怨、乐于奉献,有较强的说服力。每个人都自觉地做到守土有责,工作中凸显扎实二字,过程中追求“把每一件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每一件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同时常规工作中追求创新、寻求亮点,同样的主题挖掘不同的角度,同样的活动玩出不同的花样。
⒊科学管理,提升学校发展内涵
⑴制度保障,让规范成为习惯
学校不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规范的学校管理机制。重新修订与完善了《学校章程》,先后制订并实施了《教职工全员聘任制实施办法》、《按月发放目标管理奖实施办法》、《年级组建设和评估细则》、《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教育科研骨干教师和教坛新秀评比及奖励办法》和《学生管理考核办法》等校内规章制度124个,内容涉及党政工、德育、教学、现代技术教育和后勤等学校各个部门。并将这些制度汇编成册,成为教职工执行常规的工作手册。一系列规章制度的有效实施,让管理人员、教师、教辅人员都行有规范、教有规则、事有规矩,实现了从关注结果到注重过程的质的转变,实现了理念向可操作性的条例转化,使我校的管理始终坚持科学化、规范化。同时,管理中注重“刚性”制度与“柔性”管理的积极互动,让制度从“制约人”走向“发展人”,成为推进管理变革,提升办学品味的精神动力。
⑵明确职责,让人人守土有责
学校重视条线管理、部门管理、蹲点行政管理、年级组、教研组管理等条块结合的管理网络,负责人明确职责,落实责任,依章管理。在管理过程中,遵循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充分发挥全体教职工和学生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营造和谐育人的环境氛围。
⑶民主管理,让校务透明公开
民主管理也是学校科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在实施规范化管理过程中,做到校务公开,民主决策。对学校的重大部署,如发展思路、奋斗目标、中层干部的竞聘等,都能在广泛听取方方面面意见的基础上,经过党政联席会、行政办公会集体讨论决定。通过不断健全完善校务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教工大会、政治学习制度,广泛听取全体教工对学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从而保证班子决策的科学性。如:2010年,我校作为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试点学校,先后九次研讨,倾听来自各条线、各级组的意见,新鲜出炉《奖励性绩效工资实施方案》,其成功经验得到教育局领导的充分肯定,为全区三十多所学校借鉴。四年内,学校共召开校务会议三十多次,教代会及代表调研十四次,民主管理的规范促使学校的每项举措深得人心、有效落实。
⑷集团办学,让教育合作共赢。
合作办学,资源共享是促进学校共同发展的捷径。2005年以来,我校一直是卜湟教研协作片、电教协作片的召集单位。2011年,成立了奔牛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带领全区14所小学共同进行小班化教育合作研究。作为小班化教育联盟的盟主,目前,我校已在全员通识培训、组织参观学习、建立管理制度、精心设计环境、组织专业培训、建立网上平台、成立研究课题等方面,与兄弟学校实现资源共享,同时,在学校管理、课程建设、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也开展广泛交流,真正实现集团成员的共同提高。活动情况相继被常州日报、武进日报、武进电视台专题报道。
⑸重视宣传,让声誉与日俱增。
学校强化宣传意识,充分利用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学校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新成就、新经验,宣传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能主动向地方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定期汇报教育教学工作情况,以实际行动赢得理解、支持和帮助。每年关于学校教育活动、办学业绩、先进人物的报道、通讯都达100多篇(次)。
成效:被评为武进区学校主动发展示范学校、武进区文明单位、武进区首批“和谐学校”、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常州市校务公开工作先进单位、常州市首届德育特色学校、第三批常州市体育特色学校、常州体卫艺工作先进集体、武进区学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常州市2007——2010年教育科研优秀成果一等奖、武进区十一五教育“十佳创新奖”、 十佳创新发展成就奖、 武进区教育系统工会工作一等奖、武进区“我为武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献一计”活动优秀组织奖。学校主动发展项目获常州市一等奖、华东地区二等奖。
二、绿色的教师团队
主题:激发生命活力,消除职业倦怠,积极有效地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爱岗敬业、业务精湛、团结合作、乐于学习、勤于实践、善于研究、勇于创新、有较高职业幸福感的学习型教师团队,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⒈学习引领,踏上幸福快车道
⑴读书工程,充实思想的河流
学习是学校和教师发展的源动力。因此我们以创建学习型校园为载体,积极倡导教师终身学习、团队学习、合作学习。
让每一位教师爱上阅读——组织开展教师读书学习 “六个一”活动:阅读一部经典名著、一部教育专著、一种期刊,进行一次读书交流,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育教学论文,举办一届读书节。通过精读原著、读书笔记展评、网上读书论坛等形式,引导教师把读书学习作为丰富个人文化底蕴、促进个人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从而增强读书学习的主动性。教职工把读书当作是一种乐趣,每天读书读报至少一小时,当作自己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树立起工作即学习,学习即工作的理念。
你读书,我买单——为了鼓励教师的读书积极性,近年来我们先后向教师赠送了《跟孔子学当老师》、《卡耐基经典全集》、《教师专业能力培养与训练》、《英才是怎样造就的》、《小学危机管理实务》、《不生病的智慧》、《最好的医生是自己》等各种书籍,更是把读书活动引向深入。
⑵师德建设,净化心灵的天空
高尚的师德是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内在动力,是育人之本,兴教之本,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原动力。
我校坚持“以人为本”,积极营造师德文化建设的生态环境。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引领,适时出台了一系列的制度措施,制定了《师德建设工作计划》,倡导讲学习、讲正气、讲团结、讲原则、讲奉献的职业精神。倡导教师对长辈要“孝”,对学生要“爱”,对同事、上级要“诚”。 以“厚德修身,大道树人”教育活动为契机,每年开展师德建设月活动,进行“三讲三比”,充分发挥“道德讲堂”功能,挖掘身边的师德典型。学校网站“教师风采”刊出校内全国、省、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及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校园电视台制作并播放“美丽时代新女性”专题片,以“爱心如花”为题,报道学校道德模范、爱生标兵的优秀事迹,要求全体教师向她们学习,不断反思自己的师表行为,提升师德修养水平。
⒉校本教研,铺就专业成长路
(1)    打造研究团队
我们以教研组、备课组为主阵地,通过一系列校本教研,养成了教师之间互相信任、互相学习、共同研讨的良好习惯,打造出教学与研究合一的优秀教师团队。
①完善教研机制。
健全组织机构。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领导机构是校本教研规范实施的首要保证。因此我们从学校教研工作的实际出发建立了校级领导、课程中心、教研组三级管理的校本教研制度。校长是校本教研的第一责任人,主要从组织和物质上保障校本教研的顺利推进。教学校长指导课程中心制定校本教研计划和实施方案,发动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督促和评价学校校本教研工作。课程中心具体负责校本教研的各项工作。包括校本教研工作的策划与安排,各教研组教研活动的组织与管理等。教研组是校本教研的基本业务组织单位,由教研组长负全责,负责制定本组校本教研活动计划、组织本组教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和业务学习等。
完善研究制度。我们建立了校本教研的一系列制度,主要包括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制度、教师业务学习制度、集体备课和集体研究制度、师徒结对帮扶制度、课堂考核制度、教学反思制度、推门听课制度、以及学校领导联系教研组制度等。校本教研制度的建立是一种新教学秩序的重建,它营造了一种崇尚研究、共同探究、平等合作、经验共享的研究氛围,为校本教研教有效持续地开展提供了根本保障。
拓展激励机制。为激发广大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我们相继建立了校本教研的各项激励机制。一是从物质上激励,学校每年都要划拨一定经费作为开展校本教研的专项资金,建立了校本教研成果考核与奖励制度。二是从精神上激励,把教师开展校本教研情况作为教师评优晋级以及选拔后备干部的重要条件之一。
②扎实研究形式
研训一体,一举多得。我校在立足本校实际的基础上,将教师的教学研究与教师的培训有机进行结合。实行“以研带训、以训促研”的教研与培训整合机制。通过以教研带动培训、以培训促进教研策略的实施,实现研培一体,获得一举多得的效果。从而达到让教师在学习、交流和研究中得到提升,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我们的做法是每学期至少安排一次学校业务领导和教研组长以及骨干教师的展示课(展示课的类型不一,或同课异构,或同生异课,或课型不一等),而后骨干教师示范说课,示范课后反思、示范评课,充分利用学校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培训和引领全校教师。然后开展全体教师听说评课活动,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课一节,说课一次,评课一次。同时及时归纳整理,修正补充,总结经验,撰写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等,每学期学校会进行诸如教学论文、教学反思、教育叙事等不同类型的征文评选。
教学沙龙,各显神通。学校十分重视发挥沙龙研讨的阵地作用。每学期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全校青年教师沙龙例会。每次沙龙都能做到:(1)主题明确;(2)带着思想参与(主题提前告知参与者,教师通过学习与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到沙龙中交流);(3)会议召开,力求实效,给教师带来实惠。(4)做好会后的总结与拓展,使其在更大的范围得以宣传和交流。同时,年级组、教研组、备课组也经常举行小型多样的沙龙活动,让教师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提高自己,成长自己。
聚焦课堂,打造精品。课堂是校本教研的生命所在。我们让校本教研直面课堂教学实践,开展“组内一堂课”—“同上一堂课”—“共磨一堂课”等系列活动。
所谓组内一堂课,即以教研组为单位,充分发挥教研组成员的群体智慧,人人参与、共同探讨,分工合作。通过定教材、共同备课、定教案、定上课人选、不断试教、不断反思、不断修改等一系列过程,推出一堂堂高水平、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全校性的展示。课后进行评议、集体反思,用课例反思等形式总结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运用的成败,以此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上一堂课即同课异构,是以备课组为单位,指定同一内容教材,发挥教研组成员个人教学风格,独自钻研教材进行个人特色备课,然后进行集中展示,组内成员带着目标,带着问题互听,如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三维目标是怎样定位的?在课堂中又是如何落实的?效果怎样?不同的教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是如何理解的?如何在课堂中解决的?不同的教师对教学中的相同环节是怎样处理的?取得了怎样的效果等等,并进行组内交流,集体反思。由于教师上的是同一内容,更便于分析研讨,共同提高。
共磨一堂课第一种形式是让同一名教师针对同一教学内容在短期内进行多轮授课与反思。参与“磨课”的教师一类是未来的骨干教师,另一类是“问题教师”(业务不太熟的教师)。“磨课”大致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个体研究阶段”(授课教师熟悉教材,钻研教法,备教案)。第二阶段为“学科指导小组研讨阶段”(授课教师上试教课,学科指导小组听课、指导,授课教师反思,教学再设计)。第三阶段“学科组内集体研究阶段”(包括再上课、集体听评课)。第四阶段“个体再研究阶段”。包括撰写教学反思、教学随笔等。通过这种多次“磨课”活动,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特别快。第二种类型是组内接力磨课。即同一内容,一位老师上课,备课组成员听完后,总结经验教训,重新设计,第二位老师接着上,再评,再设计,第三位老师继续上,让教学设计不断完善,最后呈现在备课平台,给后人参考。这种磨课是我们学校的家常教研,为学校资源库提供了丰富的精品资源。
⑵展示幸福自我
为了让教师获得成功,展示自身价值,提高职业幸福指数,学校千方百计多层次、多角度地为每一位教师搭建自我展示平台。仅课堂展示就包括随堂考核课、新教师比武课、骨干教师示范课、课题研究观摩课、教研组精品展示课、教研组专题研讨课、校际交流课、送教下乡课等,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有一次展示自己的机会。师能大练兵、论文案例评比、出试卷、教学设计竞赛等也是教师们露一手的契机。我们的网络平台有教师博客、外出学习交流平台、教学反思与教学随笔平台。《教苑求是》——校级综合学术刊物,定期刊出教师的优秀论文案例、教学随笔、教育故事、课堂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校内外各种层次的经验交流与学术报告,更是吸引了一批志存高远者跃跃欲试。每年教师节,为在全镇各类评优、竞赛中胜出的老师举行隆重颁奖仪式。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风采展示活动,为每个教职工提供施展才华、体验成功的平台,使广大教师充分感受到自我价值实现的乐趣。
⑶引领幸福成长
依托武进区“个十百千万”强师工程、“321”名师领雁工程,学校大力推进教师发展工程,根据教师特点和个性,制定不同的发展计划和评价标准。以中青年教师的个人三年奋飞计划为抓手,以岗位绩效考核为平台,不断加强管理与评价,引入教学成果展示、交流、共享的机制,完善校级“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教坛新秀”评比活动为催生各类教师的发展设置递进成长的阶梯。
通过校本培训,全面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一是重视学历进修,提高教师文化知识层次;二是充分利用时间组织教师开展多媒体白板运用、网页制作培训及教育理论学习培训,为教师充电加油;三是把握好每一次业务学习的机会,开展校内学术沙龙、主题论坛、教学评点活动,听名师讲学,赴外地听名家上课、听专家讲座等,为教师提供学习研究氛围;四是加强校际互动,四年中我们与协作片中的大部分学校开展了学科教学及课题研究的校际互动。五是成立学科指导小组,分学科、分年段对本学科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辅导。六是依托青蓝工程,师徒结对,引领青年教师幸福成长。
教育科研也是催生教师成长的重要手段。围绕“绿色课堂”、“小班化教学”、“新教育实验”等研究课题,教师人人参与研究。学校规范课题研究程序,强化过程管理,引导教师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行为的有机结合,规范各子课题的课题例会,发挥专业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的课题指导和专题培训作用,鼓励教师参与各级各类教科研、基本功竞赛,积极撰写论文,促进成果转化,有力地提升了教师科研能力。
人本关怀,提升职业幸福感
⑴情感投入,真诚以待
教师的幸福程度,是和学校的领导班子的情感投入、尊重理解密切联系的。因此,我们通过举行教师座谈会,通过 “金点子大赛”等活动,广泛征求广大教职工的建议和意见。在评优晋职等一系列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提前一年安排布置,当好教师的顾问、参谋,做好教师的贴心人。当教师个人每取得一点成绩,每获得一个荣誉,我们都会在会议、校园网、荣誉板上给予表扬,感谢教师的付出。平时注意收集教师工作中的优点,好人好事,在教师会上表示感谢。逢年过节,都发一条温馨的短信表示祝福。重视教师业余精神生活,组织教师欣赏经典著作、经典影片等,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化品位;发展教师的兴趣特长,搭建教师才艺展示的舞台,使教师在紧张之余品尝一种愉悦。打破封闭的工作与生活方式,开展公益健身与生日祝福活动,为年级组创设生活沙龙氛围,鼓励居家之乐、山水之乐、育儿之乐、烹饪之乐——从热爱生活让教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热爱生命。
⑵弹性管理,理解万岁
我们有规范的学校管理制度,但在注重制度管理的同时,更重视体现人文关怀。在实际管理中既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又充满人性的关爱,在不降低规范管理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给教师更多的自由空间。校级领导每学期确保要与每一位教职工至少单独交流一次,走进教职工心灵,了解他们的思想与心理需求,不让一个人成为遗忘的角落。
成效:有效促进了教师队伍的师德提升和专业成长,全面提高了广大教师的专业素养,形成一定数量的名优教师和骨干教师梯队。四年中,新增市、区学科带头12人,骨干教师10人,教学能手3人,教坛新秀2人。30多人次分别被评为市、区的巾帼标兵、爱生模范、道德模范、优秀德育工作者、优秀班主任、优秀教育工作者等。50多人在区级以上学科大练兵及评优课中获奖。教师论文发表和获奖500多篇。
三、绿色的课程建设
主题:不断完善课程管理制度,规范综合实践活动。围绕办学特色,开发多种可供学生选择的、满足学生需求的、助力学生发展的校本课程。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的课程开发与执行能力,实现教师的角色转变。
⒈严格执行国家课程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课程计划,规定的课程开齐开足。学校三表能及时上墙、上网,教师严格按课表上课,接受全面监督。学校严格执行和全面落实上级有关减负规定,有完善的机制和具体措施保证实施到位。严格控制学生的在校时间和作业总量,不违规为学生征订教辅资料,每学期只组织一次期末考试。
综合实践活动是重要的国家课程之一。我校坚定不移地依照新课程理念,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坚持做到以下几点:
⑴课时有保障:我校综合实践活动课时设置(单设的信息技术课程除外)每周保证两课时,做到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⑵培训重实效: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关内容作为校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定期组织教师进行集中学习、观摩、研讨。为了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才智,倡导集中培训与个人自学紧密结合,同时各年级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还经常收集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案例,互相听课观摩,及时交流、互相学习。确保学习培训有针对性、有实效性,不断提升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理解能力和实施水平。
⑶计划重落实
每学期初,根据上级要求以及反思总结上学期工作的基础上,明确新学期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和基本思路,落实教师和课时,认真制订实施计划。同时,要求有关教师在充分进行学生需求评估和同伴交流协商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好“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顺利实施。
⑷活动重体验
我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立足于学生的生活,着眼于学生的实践与体验,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为目的,以学生自主发展为目标,强调通过实践以获得直接感受和体验为主。我们还根据需要将综合活动大课与信息技术课融合,与少先队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等紧密结合,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⑸评价促发展
活动评价从尊重学生的尊严、人格,热爱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课程评价的整体性、过程性和多样性,主张“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的个性化的表现进行评定、进行鉴赏。
⒉有效实施地方与学校课程
为满足学生发展需求,我们从基础知识的拓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出发,开发和开设内容丰富的地方与校本课程。第一是开发和开设以“身心健康”为核心的体育、环保类课程,第二是开发和开设以“心态阳光”为核心的思想、心理和艺术类课程,第三是开发和开设以乐学善思为核心的知识文本类课程,第四是开发和开设以创新发展为核心的科技制作课程,第五是开设感恩与热爱家乡为核心的地方民族风情类课程。目前的校本课程有一、二年级:绿色环境教育——《地球的孩子》。三、四年级:生活化英语。五年级:拓展阅读——《采蜜集》。六年级:数学思维训练。校本课程已有系统的教材和课程实施纲要。另还有选修科目:篮球、舞蹈、声乐、绘画、书法、围棋、航模、海模、数棋、信息等。选修科目也能做到三个落实,即时间落实、师资落实、地点落实。地方课程每个年级均安排班队、文体、科技、安全教育等内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一、二年级增加了生命教育,三年级以上增加了心理健康教育,四年级增加了廉洁诚信教育,五年级增加了吴文化。其中安全教育已有系统的校本教材《学生安全教育读本》。学校还根据学生思想教育需要,编印了班主任人手一册的《晨会读本》。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身心健康,心态阳光,乐学善思,创新发展”为目标的多元校本课程体系。
成效:完善了课程管理制度,教师开发与实施课程的能力得到增强。校本课程《地球的孩子》的实施经验获首届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0多位教师的综合实践活动论文、案例在市、区级获奖。
校本课程的有效实施,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首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常州市优秀小记者站。航模、车模比赛两次获常州市团体一等奖、省团体三等奖,现场绘画比赛三次获常州市团体一等奖,在市、区国际数棋竞赛中四次获二等奖,获武进区第二届校园DV大赛一等奖、武进区小学生围棋比赛一等奖。连续三次获全国青少年读书教育活动优秀组织奖、四次获“好娃娃杯”常州市少儿书法、绘画、作文、剪纸及信息大赛优秀组织奖,十三次获区征文、科技、信息竞赛优秀组织奖。
四、绿色的课堂教学
主题:探究绿色课堂的丰富内涵,研究绿色课堂的实施策略,提炼绿色课堂的有效经验。让课堂真正指向学生的生命成长。
1、加强教育科研,追求教学创新
我们已进行了多年的绿色课堂尝试。2009年,随着我校省级“十二五”课题“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立项,研究更加深入。现在“绿色课堂”正引领着我校的课堂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为我校教学工作的开展打下了丰润的底色。
⑴学习相关理念,明确绿色概念
对于绿色课堂的丰富特征,学校组织全校教师一起研究,并邀请专家和我校教师一起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沙龙活动,通过研讨和学习,我们逐步形成了具有鲜明校本特色的奔牛实验小学“绿色课堂”的基本要素。
?绿色课堂是一个情感和谐的课堂。师生间合作交流,共同参与,质疑探究,在生成、互动、体验的氛围中开展教与学的活动。
?绿色课堂是一个自主探究的兴趣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体。
?绿色课堂是一个生生合作的有效课堂,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分享,充满着温情,友爱与互助。
?绿色课堂是一个拓展思维的创新课堂。它的特点是外向和开放,培养创新精神是一个永恒的课堂追求目标。
?绿色课堂是一个尊重差异的课堂。课堂是多元的,学生是有差异的,课堂教学要努力做到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绿色课堂是一个“关注每一个”的课堂。100%被关注,100%有发言机会,100%参与交流,100%受到激励,100%得到提高。(要求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年级必须做到,其余班级尽力做到)
⑵践行绿色课堂,提高教学品质
每次以学科组为单位组织的研究课,都是围绕“绿色课堂”展开研究。我们要求教师每上一次研究课,努力凸显“绿色课堂”的一个特征,然后在说课评课的过程中,让老师们围绕是否体现了“绿色课堂”的理念进行探讨。这样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的品质,更为教师个人的专业成长奠基。
⑶深入课题研究,提炼绿色经验
为了让更多的教师投入到对“绿色课堂”的钻研之中,我们根据年段、学科的不同把教师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要求教师人人上课题研究课、人人在沙龙中畅谈自己的观点,人人撰写绿色教育随笔。邀请专家与教师面对面对话,手把手指导。我们先后邀请了全国模范教师杨瑞清校长、省教科院的王铁军教授、省教研室的朱纷、万伟老师、市教研室的龚国胜、王俊老师和区教研室的徐惠仁、钱新建主任等专家来校指导,为绿色课堂的进一步深入研究作了专业引领。随着“绿色课堂”研究的不断推进,我校每学期开展“绿色案例”的撰写评比活动,引领教师从实践中走出来,在案例的反思中成长。
2、落实有效性,追求教学和谐
⑴过程管理的有效性
绿色课堂呼唤绿色和谐的教学管理。因此,学校构建了由教学校长、课程中心、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教师组成的四级教学管理网络。每个教师作为教学的第一责任人,加强自律,严格执行每一项教学制度,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圆满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教研组长、备课组长把好组内教师的备课关、上课关,保障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课程中心做好教学的监控和服务工作。教学校长做好教学的规划和指导工作。各个层面均实行目标管理,层层落实,步步到位,建立科学、人文的管理体系,实现教学管理的绿色和谐。在教学过程管理中突出抓好备课说课管理、听课评课管理、课后作业管理,切实提高管理效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⑵备课的有效性
每学期,我们都明确提出绿色备课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根据自己教学实践中的思考,结合本人教学风格以及本班学情进行补充、修改、调整,不断完善备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我们还加大了对集体备课的管理力度,要求以学科组为单位,组内成员轮流主备,将主备人员、主备内容、时间列成表格,与学校的教学工作计划相结合。
⑶随堂课的有效性
学校明确提出向40分钟要质量,切实提高随堂课的效率。学校行政坚持全过程听课,准确把握随堂课的脉搏,及时进行调控,达到提高随堂课有效性的目的。因此,学校出台了行政随堂听课制度。每学期所有行政都参与听课,将视角聚焦课堂。这不仅规范了教师的课堂教学,还在校园内营造了一种关注课堂的氛围。
⑷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我们要求各教研组要将作业设计作为集体备课中的重要一环来研究。我们强调作业设计要注重基础性与提高性相结合,题型要相对灵活,强调能力的培养。在保证作业“质”的同时,我们严格控制作业的“量”,同时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真正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⑸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各教研组、备课组依据绿色课堂生命性、生活性、生本性、生动性等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一是形成绿色课堂的整体策略,具体从营造绿色课堂教学环境、探索绿色课堂教学范式、提炼绿色课堂评价细则等方面入手;二是减负而增效,强化对学生的有效训练,精心设计预习作业、个性学习清单和课后作业;三是积极开展学科竞赛活动和切实做好培优、补差工作,激发学生生命活力。这些研究做到常规化 、家常化 内涵化。其中课堂展示是教研活动的主要形式。
组内研究课:针对 “绿色课堂”研究,根据不同学科,不同年级特点,每位教师都确定了自己的研究专题。上课的老师根据专题研究的问题备课,在年级组说课,年级组教师出谋划策,共同备课,上完课再进行有效评课。
同课异构课:在教研活动中鼓励年级组、学科组尝试“同课异构”的教研活动。在平行年级里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同一称号教师等等,踊跃参与到这个活动中,寻找课堂之间的差异,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寻求共同的进步。
骨干教师展示课:每学期,学校都要开展骨干教师教学展示活动,让学校的市、区学科带头人开放课堂,将先进科学的教学理念和合理新颖的教学设计带给老师。教师们在骨干教师的课堂中学习、成长,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丰富自己的教学理念,增长自己的教学技艺和水平。
成效:是常州市优秀教科研基地,多次承办市、区级教研活动,并获高度评价。被评为2006-2008年度省教育学会系统先进单位,武进区教师师能大练兵活动先进集体。获全国中小学优秀教案评选活动优秀组织奖,常州市2008—2009年优秀教科研成果二等奖。高年级语文教研组获武进区五一巾帼标兵岗,英语教研组获常州市中小学第四届优秀教研组。2010年省教研课题“构建绿色课堂,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研究”在常州市课题中期评估中获一等奖。
五、绿色的学生群体。
主题:践行“以人为本、以特求胜、和谐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发展理念,以生命教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为中心,以多元活动为载体,让德育走近孩子心灵,为学生文明、多彩、幸福人生奠基。
1、夯实养成教育,培养良好习惯。
习惯决定命运,习惯乃可持续发展之本。我校以“十好习惯教育”为抓手,加强文明礼仪与养成教育,让学生熟知并遵守《守则》、《规范》,培养“严肃而活泼”的班风,践行“朴实而宽厚”的校训。在教育和训练的过程中,坚持高标准、低起点、多层次、严要求、重训练、求内化。每周在周工作安排上定一个结合实际、富有针对性的主题。升旗仪式讲话主题、导行板上的导行语、晨会课上各班的教育主题与之相吻合,定期进行文明班级、“文明礼仪之星”评比,潜移默化教育学生。
2、突出主题教育,塑造健康人格。
 ⑴ 抓好生命德育
大力营造生命教育的宣传氛围,整合校内外生命教育课程资源,抓好生命教育周、节日纪念日活动,落实心理健康集体授课与个别咨询工作,定期举行紧急情况疏散演练,引导学生形成“感恩生命、共享阳光、快乐成长、报国爱家“的健康心理和良好品质。
⑵发展生态德育
在做好少先队各项常规工作的基础上,把工作的重心放到特色建设上,以“地球村”生态教育活动为抓手,让“地球村”这个品牌更响、更靓。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大本营、各村委在新学期搞好换届选举,对小干部进行培训。二是规范活动管理。废品回收、红领巾义卖等各项活动要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强管理、成系列、重效果”。三是创新活动内容,精心设计品牌形象、标识、活动名称,丰富活动内容,让活动更有时尚性与趣味性。
⑶倡导生活德育
在生活中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从生活中开始,在生活中进行,到生活中运用。围绕生活德育“校园行”、“家庭行”、“社会行”三个篇章开展活动。一是架构好生活德育内容体系,利用晨会课与地方课程的专项教育时间,让主题活动定期举行。二是以小记者采访体验活动为突破口,挖掘校外人文资源与农村乡土资源,让少年儿童在现实生活中充分体验,快乐成长,不断完善人格,发展多元智能。
3、丰富校园活动,彰显多彩活力
⑴读书节陶冶情操。每年的读书教育活动开展得红红火火。依托营造书香校园活动,开展经典诵读:古诗诵读比赛、古诗文竞赛、读名家名篇写读后感比赛。班级读书活动:老师向学生推荐好书,开设阅读指导课,成立班级图书角,开展读书交流会。家校合力,共创书香家庭。同时,对照学校的读书小博士、读书小硕士、读书小学士评比要求,评比并进行表彰。曹文轩、秦文君、王一梅等多位著名作家来校为文学爱好者讲座,更让我们闻到了书的芳香!
⑵体育节挥洒激情。体育节是全校学生最激动、最开心、最快乐时节。田径运动会,首先奏响我们奔牛实小体育节的乐章,小小篮球赛,则是同学们挥洒激情的舞台。比赛既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运动技能,又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有力地保证了学生每天的体育活动时间,营造了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⑶艺术节张扬个性。火红的五月,艺术的氛围洋溢在奔牛实小的上空,灿烂的微笑写满每一张可爱的小脸。“校园小歌手”赛精彩不断, “露一手”特长展示翡翠纷呈,“挑战主持人”更是能人辈出……
⑷科技节引领创新。
。一年一度的校园科技节,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探究能力培养,创设了广阔的空间。航模、车模、海模、科学素养赛,金钥匙小组、电脑绘画、电子小报展示都是孩子们最热门的选择。创新意识在动手过程中形成,探究能力在实践操作中增长。
⒋完善德育网络,形成教育合力
⑴加强家校联系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活动,由外聘专家、“常州龙城网上家校”讲师团、武进教育宣讲团、本校骨干教师集中授课,与家长观摩学校班队活动、教学课堂结合,做到形式多样,富有实效。同时密切与家长的联系,各任课老师用好“校讯通”,家校联系册,发挥班级QQ群、校园网“校长信箱”、“家长论坛”的作用,通过家校联系,使家长更了解学校,理解学校,与学校形成一致的教育思想,共同筑起孩子成长的绿色通道。。
⑵健全社区网络
我们还建立了德育基地、小记者采访与体验基地,健全运行机制,精心组织不同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实践活动,定时到到政府、社区、港口、市场、工农业生产基地等地方参观、访问、劳动、调查,让学生在社会中接受教育,增长才干。
成效:被评为全国中小学校园百佳电视台、江苏省“书香学校”、江苏省金钥匙科技竞赛先进学校、常州市首批德育特色学校、常州市少先队“红旗大队”、常州市少先队“特色中队”、常州市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先进学校、常州市龙城网上家长学校首批优秀实验基地、武进区十佳红领巾示范校、2008-2011武进区少先队基础建设“五星级单位”、2010年区文明礼仪班级(四7班)。
《追寻那一抹鲜红》获第六届中国中小学校园电视专题类银奖,《抢盐风波》获江苏省第二届科普剧汇演创作表演奖少儿组一等奖,《童眼看家乡妙笔写童心》获区五彩杯金色魅力奖。获2010年常州市中小学田径比赛团体第一名、2011年常州市生命教育周活动展评优秀活动奖、2009、2010、2011武进区小学生科普知识竞赛团体一等奖、2008区“十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创新成果奖、武进区鼓号比赛最佳表演奖、2010年武进区中小学生民乐比赛二等奖。
    160多位学生分别被评为江苏省读书之星、 小小数学家、常州市十佳美德少年、优秀小书画家、武进区四好少年标兵、文明礼仪之星、优秀少先队员、十佳美德少年 、百优美德少年等。学生个人在区以上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1100多人次。
六、绿色的服务机制
主题:坚持爱心至上的绿色服务理念,全身心地关心教师生活,关爱学生成长,全力打造安全、平稳、充满绿色文化氛围的现代化学校。
1、争创服务品牌
后勤人员牢固树立为师生服务的意识,以“主动、自觉”为主旋律。在后勤服务中做到:不拖拉,不推诿,不等待,不抱怨,不放弃,以力行、担当、主动、乐观、坚持做好学校的一切服务工作:一是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最大限度地发挥专用教室与现代设备的作用;二是加强图书阅览室管理,发挥其育人功能;三是加强食堂宿舍管理,提高生活服务水平;四是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落实各类财务制度和手续。
2、建设平安校园
学校的安全工作坚持治本与治表、治内与治外相结合的方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本着安全第一的思想,认真组织,落实防护措施。一是深入开展 “平安校园”活动,定期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全面提高安全工作管理水平和应急能力。二是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尤其要把学校消防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杜绝一切安全事故。三是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周边治安环境,维护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3、实现信息管理
一是实施数字化校园工程,实现“班班通”,加大装备使用管理力度。二是引进网络办公OA系统,完善后勤、档案等网络应用平台,逐步实现信息化管理。三是发挥校园网站功能不断充实学校的主页内容,拓宽对外宣传渠道,所有班级开通班级网站,建立起家校、社会沟通的渠道。四是借助网络平台、技术指导等培训方式,提高教师“班班通”环境下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五是建设学生个性化学习平台,营造开放、便捷的学习环境,逐步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合作、共享。
4、塑造绿色文化。
我校是江苏省的绿色学校。新校搬迁后,我们正努力构建新的绿色校园文化。蕴含着特殊文化含义的园林里,绿草如茵,树苗正抽枝舒叶,拔节生长。渗透着绿色教育理念的标语、画像随处可见。宽敞温馨的教室,具有地球村特色和个性化班级文化的设计散发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校园的每一块墙壁,每一扇玻璃,每一个拐角,正逐渐承担起教育的使命,为绿色文化的张扬站岗。
成效:被评为第十二批江苏省爱国卫生先进单位、常州生态园林单位、常州市“平安校园”、武进区“平安校园” 、武进区首批“和谐学校” 2009-2011武进教育信息网新闻宣传工作先进集体。获常州市第三届校本特色网页评比三等奖、武进区十佳学校网站评比二等奖。
崇尚新绿色教育的奔牛实验小学,一直追寻充满和谐、生机、自然、灵动的教育境界,用智慧和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绿色旋律。
存在问题
面对现实,展望未来,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我们仍面临着不少问题和困难:
1、新校刚刚建成,校园文化需要进一步整体规划与精致构造,设施设备需要进一步完善,需要上级领导和政府的进一步关心支持。新校是实小与四所完小合并而成,诸多因素需要过渡与整合,是我们亟需解决的问题。
2、新绿色学校的构建,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如何把这一块做强做大,形成更加鲜明的品牌,还需进一步探讨和努力。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