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教苑求是(第32期)
发布时间:2005-06-19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韦国

激励?伤害!

奔牛实验小学  林志明

有老师这样对我说:“我在课堂上十分注重激发学生发言积极性,但积极发言的学生越来越少,有时甚至只有几个尖子生撑撑场面!”

结症何在?

我连续听了几堂课,发现了这样一个现象:课堂提问后,学生纷纷举起了手,教师便请学生甲回答。不知是表达不够清楚,还是未能达到老师的标准答案的要求,教师随即转向其他学生:“谁能说得比他更好?”于是,学生乙回答了,结果,教师居然又不甚满意的说:“还有谁说得比他更好?”终于,学生丙的回答得到了教师的肯定和赞赏,带着愉悦的心情坐下了。我当时就想:如果学生丙还未答得“更好”,教师定会再次启发:“谁能说得比他更好?”直至“更好的”出现。

一句“谁能说得比他更好”,就学生丙而言,因答得“更好”,得到了赞许而倍感高兴,而对于这时的学生甲、学生乙,教师已剥夺了他们纠正、补充的机会,甚至连竞争还没开始就已经被宣布为失败——人家会说得比他更好!此时,他们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

我不禁要问:一句“谁能说得比他更好”是对后来发言者的激励,还是对先行发言者的伤害?事实上,课堂中的学生常常会出现不能完整或准确地表达意思的现象,这时候的学生最需要的是老师的鼓励并再次给予机会,但我们的老师往往因某些原因而忽略了学生的这份感受!只注重激励学生乙、学生丙的发言积极性而忽视了学生甲。试想,当学生乙、学生丙……又成为一个个学生甲的时候,发言积极性自然倍受伤害,再说本来有一些学生想的、说的还不如学生甲,那就更不敢说了,于是,课堂上出现无人发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其实,在我们的课堂上,有许多教学细节,看似激励,却暗暗地、悄悄地伤害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自尊!我们的老师往往会被这些貌似有效的“激励”所蒙蔽。因此,我们必须从每个教学细节来检点自己的教学过程,极力避免“貌似激励,实为伤害”的现象,真正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发展。

多谋  善思  合作

——办公室工作点滴谈

 

学校领导班子是学校管理的运行中枢。建设一个团结、高效、廉洁、开拓的领导班子,是办好学校实现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学校行政办公室,也称校长办公室,作为近年来规模化办学背景下的一个新的中层机构设置,它的职能和性质决定了办公室人员在学校管理中所起的“特殊”作用和所扮演的“特殊”角色。说其“特殊”作用,是因为学校管理的整体效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畅通,这就要求学校各个管理层次之间,上下、左右渠道畅通,指令迅速、下达准确,执行效果反馈及时,并能提供有效决策和调控的资料,而这一切,办公室责无旁贷。说其“特殊”角色,是因为办公室作为协助校长、副校长处理日常事务的办事机构,办公室人员有时因为需要而经常扮演校长的“代言人”,校际或对外交往的“发言人”,而不仅仅是某个部门、条线的“责任人”。在教育改革日益深入的今天,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从而为办公室工作赋予了新的内涵和内容,同时也给办公室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把握办公室工作的特点,如何把握自身的角色定位,如何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质,是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关键。笔者认为,应紧紧围绕“多谋、善思、合作”这六个字做深、做好文章

一、多谋

办公室人员作为学校上传下达、沟通各方的桥梁和纽带,要立足发展了的新形势和变化了的新情况,多动脑筋、想办法、出主意,发挥好参谋和助手作用,不断提高参与决策的能力,为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和要求,确保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参在关键处,谋在点子上。

一要有超前意识。办公室人员要努力贴紧校长的思路,做到想校长之所想,谋校长之所虑。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求办公室人员有较强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尽可能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预见性、创造性,以较高的政策理论素养和业务工作能力为领导出谋划策、拾遗补缺,与领导“同频共振”。要注重研究政策、吃透上情;搞好调查研究,掌握下情;善于捕捉信息,了解外情,做校领导的数据库、资料库、信息库。要认真研究领会组织意图和校长思路,围绕校长关心的重大问题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可靠依据。要广泛搜集资料,研究各地各校的新情况、新经验、新做法,借”它山之石”来攻玉,为校长提出决策预案,供校长借鉴和参考。

二要有全局观念。办公室人员要胸怀全局,善于站在全局的高度,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牵动全局、涉及长远的大事上,放在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做到知上、知下,知左、知右,知内、知外。既要了解学校面上的总体工作,又要了解近期的重点工作;既要了解上级和领导的工作意见和要求,还要了解校的实际情况和广大教职员工的意见和建议。要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出谋划策。

三要有服务理念。管理即服务。办公室的主要职能之一是服务职能。办公室人员一定要树立服务理念,义不容辞地为校领导服务,为广大教职员工服务,为各条线、各部门服务。要充分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善于对上加强联系,对内加强管理,对外搞好协调,对下做好服务,增强办公室的整体合力。搞好服务首先是要明确目标,围绕全校的中心工作开展服务,这样的服务才是有为的服务,背离中心的服务肯定称不上到位的服务和优质的服务。其次是要以协调、配合作为服务的主要手段和方法,办公室毕竟不是业务部门,在协调和服务中绝不能越俎代庖,做到服务不越位。三是要围绕解决难点和热点问题开展服务,切切实实地通过服务和协调把大家普遍关心;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解决好,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大家,维护学校和领导的形象。

二、善行

笔者认为作为办公室人员,“善行”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上,即;会干事、干该干的事,干好事。

一是会干事,是基础。办公室人员一定要加强学习,更新知识,具备作为办公室主任所必要的能力,会干事。如撰文办事能力,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最基本的如专业知识能力、领会领导意图的能力、驾驭局势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以及社会交流能力等,都是会干事所不可缺少的条件。所以办公室人员,要加强各方面的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一个办公室工作上的行家里手,在关键时刻,能够为校长减轻压力、为学校独档一面。

二是干该干的事。办公室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范围,明白哪些可干、哪些不能干,摆准位置,做到工作到位不越位。办公室人员的领导职能是通过服务领导来实现的,办公室人员的参政职能是通过办理具体的事务性工作来实现的,办公室人员的地位和作用更是通过为校领导、为教师的服务来确立和发挥的。办公室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办公室人员工作的兼容性和复杂性,从而要求其在履行职责时,要找准位子,扮好角色,干该干的事。干该干的事,关键是要给自己定好位:笔者认为办公室人员的主要任务是传信息、提建议、搞协调,做服务;而不是定决策、下命令、当指挥、做裁判;是决策的执行者,而不是决定者。

三是干好事。办公室人员要发扬奉献精神,任劳任怨,求真务实,扎实做好每一件事。1、做到帮忙不添乱。办公室人员要尽自己的努力,多干一点,多累一点,为校领导减少一些事务性工作,让领导从日常事务性工作中摆脱出来,去从事更重要的工作。在办理具体事务工作时,要严格按领导的意图办,做到少动嘴,多动脑,事必躬亲,不乱表态,乱办事。2、做到解难不添忧。办公室人员要做到遇事不推诿,不扯皮,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发挥自身优势,协调各方关系,多为教师和职工排忧解难。3、服务不误事。服务工作尽管平凡、琐碎,但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领导和学校的形象。办公室人员必须切实做到大事不误、小事不漏,服务要实事求是、周到细致,不惹事、不误事、办实事。

三、合作

一支凝聚力强的中层队伍对于学校的作用不言而喻。善于合作、乐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是现代社会个人生存必备的素质、能力和品质。办公室人员的合作精神主要体现于三个方面:

一要诚恳待人。要注重培养自身的人格力量,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公道正派的为人、诚恳踏实的作风、严于律己的品行,兢兢业业干事,堂堂正正做人,以德服人,以诚服人。在思想和行动上,既要尊重领导,又要关心教师,对上不曲意奉迎,对下不傲慢骄横,以诚心换真心;工作和服务上既要大胆、果断,敢于有所作为,又要时时保持清醒头脑,处处谦虚谨慎;与人交往上,要以诚相待,敬人一尺,决不能以领导自居,颐指令使,盛气凌人,得理不饶人,。

二要求真务实。要据实情、讲实话、干实事、创实绩、求实效,扎扎实实,不慕虚荣,不图虚名。办公室人员一定要实事求是干工作,实事求是反映情况,工作中,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盖边沉底,不蜻蜓点水,不做表面文章,以扎实的工作和诚实的作风,赢得领导和教师的肯定。

三要坚持原则。办公室人员在协调各种关系、处理各种事务中要始终坚持从事业出发,从大局出发的原则,不能存有任何偏见,不从个人恩怨出发,不以个人好恶为准,始终摆平心中的秤杆,做到客观、公正。 要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和行政纪律,做到无原则的话不讲,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讲,可能导致领导被动的话不讲,领导未宣布的涉及敏感问题的话不讲等等。

以上几点是笔者对“办公室工作”的一些浅见,可以说,在这些浅见中,有的是自身在办公室工作中的经验和体会,有的则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和努力。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管理初探

   

 

新课程改革现在已经成为学校教育的热门话题。有识之士都在为这项改革出谋划策,进行着积极有效的探索。作为教育的主体----学校教育,都在为改革进行着深入细致的实践,力求在改革中不被淘汰,甚至崭露头角。作为学校教育的管理者,此时必须思考,当课程改革已经有了实质性的变革时,我们的教学管理工作是否与这种改革同步、协调?对于很长时间内形成的教学管理的程序、方式应如何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变动,以适应当前课程改革的新形式?

鉴于以上认识,拟将对学校现有的教学管理的模式、方法作一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

一、常规管理的取与舍。

教学工作的常规管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为规范我们的教学工作,保障我们的教学质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在新课程改革的新背景下,如何切合实际的作出修整,以适应新的形式,是教学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首要问题。

我们必须看到,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有些常规管理的做法与规定是与新课程的要求有不相适应的地方。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课程改革的进程,给人以“穿新鞋走老路” 之感。这些地方我们的确要改,很好地体现为课程改革服务的宗旨。

但在一系列课堂教学以及教育活动中,也发现我们的教师在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同时,忽略了一些课堂中基本的要求与规范,给人以“乱糟糟”、“无序状态”之感。是不是新课程改革就不需要常规管理?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良好的教学管理是实施新课程,保证改革顺利进行,取得丰硕成果的重要基础。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要反思与调整目前参照执行的常规管理的目标与要求,修改其中与现进行的课改不相适应的地方,增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内容。

其次要加大实施常规管理的力度,让一切教学活动在规范、严谨的实践制度下进行,促进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内化,让课改贯穿在我们所有的教学活动中。

在教学活动中要增加“学术论坛”、“沙龙交流”、“教学展示舞台”等内容,增强学校学术研究、课程改革的氛围,让新课程的理念融入平常的教学实践中,内化为平常的教学常规。

增添学校的校园氛围,让学校每一块地、每一面墙都会说话,都会育人,让常规深入师生的心灵,增强常规管理的效果。

 二、课堂评价的实与新。

作为课程改革的主阵地-----课堂教学,在课改新形势下务必带来新的变革,而且这种变革必须有质的突破。教师应该考虑学生在课堂上学到了什么,怎么学到的。教学管理者应关注如何来评价课堂教学的优与劣,我认为在原有评价模式的基础上必须增加新的内涵,

好课应让学生主动参与。学生在课堂上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以一定的参与度做保证的,学生没有参与或参与得不够,就算不上"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既要看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就广度而言,学生是否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了,是否参与了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就深度而言,学生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还是积极主动地探究。从这方面讲,课堂上表现得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多少认知冲突的课不是好课。 

好课应让学生主动交流。课堂上,教师是否创设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到自己在这个环境里是融洽的、自主能动的,能和同学、教师甚至教材进行平等的对话。讲错了,没有关系;提出问题,有人关注;他不认同教师,不会受批评;对教材有异议,没人指责,而是得到鼓励。课堂中,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才有可能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学习有困难时,会得到善意的帮助;取得成功时,会得到诚挚的祝福;在这样的环境里,学生迫切地想与大家交流自己的学习体验,课堂成了学生放飞心灵的天空。

好课应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一堂好课,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含量,更要有真挚的情感、体验,这是任何时候评价一堂课必须遵循的原则。检验的标准就是学生的接受程度与效果。在课堂上,主要考察学生有无切实掌握这些知识,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就是必须保证落实课堂教学的“实”,同时,还要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的跟进、共鸣、投入,每一个学生是否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尽可能大的发展。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是否能使"优等生""吃得饱",让"后进生""吃得了",真正让学生每课有得,这就是落实“新”。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不仅是让学生获得一种知识,还要让学生拥有一种精神,一种立场,一种态度,一种追求。好课留给学生的精神是永恒的。这是一堂好课的真正价值所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一堂好课,不是对原有课堂教学评价的否定,而是扬弃与发展,它更多地是以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为主。

三、教学质量的考试与考查

如何正确地看待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质量考查?现在教育界也在展开大讨论。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必须先于别人考虑到这个问题。新课程改革不是要免于考试,而是要思考怎么考查更合适,更促进学生的发展,更有效地体现学生学的效果。我认为新课程背景下的考查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是要明确考查的目的。新课程背景下的考查是为了检测学生某个阶段内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水平,这是从内容上与原先的考试有了很大的改变。

二是要突出考查的过程性。考查已经改变了我们以前以试卷为唯一方法,摒弃了原先“一张试卷定终身”的做法。更注重体现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发展与收获,考查的方法更合理与科学,考查的内容更丰富,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水平。

三是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原有的考查方法以教师为中心,教师的评价为主。新课程背景下的考查也应增加学生的评价内容,让学生参与考查的过程,增强考查的意识,增加考查的感性认识,更实际、科学的对待自己的检测结果,产生自主发展的内驱力,引导自己的学习实践走向更有效的道路。

 

 

 

走创造性的富有农村小学特色的情感管理之路

五兴小学  张冠华

 

作为一所农村小学的管理者,我清楚地意识到:在当前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和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大环境下,我们一方面要认清形式,根据学校所处的特殊地位,为学校准确定位,另一方面,又必须对学校当前的工作进行深刻的反思,认清自我,明确学校发展的方向。只有在此基础上实施科学的、创造性的管理,才能实现不断提高学校办学的质量、进而走出一条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有特色的管理之路的最终目的。

审视我们农村小学的当前地位:在上级主管部门、社会各界包括广大学生家长的大力支持下,学校的硬件建设已经上了一个档次,并在不断得到完善和充实。但我们同时可以感受到的是:一方面,广大农村家长的育儿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们对于所支持的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期望越来越高,而且往往下意识地将对学校的期望值调得很高;另一方面,局限于农村家长的自身素质,他们往往又将教育孩子的责任一股脑儿推给学校,客观上造成农村孩子成长的环境上的不完善性。所以,在这种特定形式下,我们农村小学可以说是机遇和压力并存,而我们可以做的就是依靠加强自身的管理来实现学校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来回报社会特别是充满希望的广大的农村家庭。

如何消除诸如此类的农村小学发展中的不利因素,凭借自身的创造性管理,来落实新课程改革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办学质量的不断提高呢?我认为,教师队伍的管理是我们当前可以也必须重视的一个关键。

再来分析我们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实际,经过近几年的调整,年龄老化、师资配备不全等客观不利因素已经得到了较大的改观,青年教师所占的比例已经越来越大(我校的青年教师的比例约为75%)。所以,本着根据村小实际、培养骨干、以点促面的原则,我认为抓好青年教师的培养又是村小教师队伍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的专业知识新、接受能力强、观念转变快等特点,实施富有村小特色的情感管理,可以建立起一支具有全新教育教育教学理念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队伍,为学校发展不断注入新的活力。

结合农村小学的特点,实施情感管理,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生活上关心,解除青年教师的后顾之忧,引导青年教师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追求高尚的师德。

由于教育行业本身的奉献性和特殊的地理、人文与经济环境,农村小学的青年教师,大多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对农村生活和农村的孩子有着特殊的感情。但他们对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也十分敏感,他们向往美好富足的生活。作为农村小学的管理者,要十分清楚地意识到青年教师的这种心理,把握他们思想上的些微波动,并给予最大的理解。对此,我所做的或是耐心而真诚地听取,或是在交谈、学习中让他们感受那些老教师的工作韧劲,认识现实的生活……当然我更注意有意识地安排和宣传,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绩,让他们在工作中获得乐趣,能感受到他们工作的价值……

在平常的日子里,我没有以领导自居,我主动地和青年教师打成一片,尤其是关心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竭尽所能地为他们解决困难。教师住得远,天寒地冻的,关照一句:多穿些衣服,车子开慢些,一定要注意安全呀!教师上班不开心,问上一句:怎么了?家里有什么事?我们能帮些什么?……也许只是一句微不足道的话,但无意中拉近了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将管理赋予有形有情的关心和爱护,工作上也自然得到了更多的配合。

二、工作上支持,不断为青年教师创造机会,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以体验自身工作的价值。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管理者,我也清楚地感觉到,农村小学的教师,在很多时候,他们不得不迫于繁重的课业负担和家庭负担而围在讲台和灶台之间打转,这很容易造成村小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在“实现自我价值”上的迷惘,其后果是青年教师的安于现状甚至是自我消沉。这很不利于一所学校的发展。基于此,我在实施情感管理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和尊重青年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为他们争取机会,搭建展示风采的舞台。

对此,我自觉加强和中心校的联系,争取一切可能的机会,让我们的青年教师走出去,去感受教育教学改革的气息,去一个更广阔的环境中体验自身的价值,去一个更大的天地中展示村小教师的风采。而管理者,我不惜为此多化一些钱,我热情地在“家里”为他们安排好课务。在过去的几年中,我校就有仇永良、张剑峰、肖燕等三位青年教师参加了区级青年教师评优课并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同时我的在争取下,近几年我校的青年教师都有机会走出奔牛,去一些名校学习取经。同时,由我校青年教师为主确立的《农村小学学业不良学生转化策略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在学校争取和中心校的关心支持下,被确立为武进区立项的研究课题……所有的这一切,我只想让青年教师体会到:我们虽然身在村小,但我同样得到了尊重,同样有很多的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机会面前人人平等,我们同样可以和别人一样出色。在管理中注入了更多的感情和行为上的支持,满足了青年教师发展的需要,有效地巩固了青年教师的敬业精神。

三、尊重和信任并举,促使青年教师逐渐走向成熟。

尊重青年教师,就是尊重他们的个人兴趣和需要,这意味着对看管式管理或事事依靠行政命令下达的管理方式的否定。尊重青年教师,首先是信任他们,相信他们的能力。在我校的各条线工作上,我充分信任青年教师的工作能力,给他们独当一面的机会。仇永良、谢永波、恽琴飞等青年教师在我的扶持下,在学校都能各自负责一块工作,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们用自己的所学所思,为学校的发展献计出力。在我的充分信任和精心安排下,我把他们推向了管理的层面,让他们在发挥特长的同时自觉学习,相互补充,在自我价值得以体现的同时分享学校管理的成功的喜悦,一步步走向成熟。另外,我校的其他一些青年教师也都在教育教学工作的第一线,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大家群策群力,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工作。这对于青年教师来说,既获得了充实的人生,又获得了个人价值实现的成就感;而对学校来说,在管理中赋予了更多的尊重、信任,是在满足青年教师发展需要前提下的管理成效。学校的各项工作责任分明,教育教学质量也不断得以提升。虽是一所小小的农村小学却也形成了一套富有工作效率和朝气的层次管理的体系。

四、强化学习制度,引导青年教师紧跟时代步伐,转变观念,以保证青年教师成长的质量。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管理者,在充分考虑人性化管理的前提下,建立、强化并推行一套行之有效的学习制度是在农村小学实施情感管理的补充,也是青年教师成长质量的保障。强调学习的制度,旨在在全校青年教师中形成一种学习的氛围。这对提高学校质量尤其是在积极推进当前新一轮课程改革工作也是迫切需要的。

除了日常校内的交互听课、走出校们的学习交流外,我们严格规范每周的学习安排,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并重,集体学习和个人学习互补。我们一改原先的宣读和听讲的做法,在学习安排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将青年教师的学习活动引向讨论和交流,把每一次的集体学习转变为由青年教师结合自身实践、印证各种新的教育教学观念的讨论会和经验交流会,将集体学习和鼓励个人学习相结合,加上学校规定的每学期每位青年教师必须的一堂教学公开课,依据活生生的现场、案例,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和提高。在这种刻意营造的宽松的学习氛围的熏陶下,学习逐渐成为青年教师的一种需要,一种自觉自愿的常规性的活动;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青年教师也能自觉地、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总结,积极撰写案例和论文,并在镇、区、市乃至省级获奖或发表;在这种学习和实践相结合的氛围影响下,我校完全由青年教师负责的研究课题也成为武进区的立项课题,这在农村小学中是很少有的机会。这正是我们在“实践、学习、反思、提高”的思想指导下探索出的个性化的管理策略的成绩。

总之,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农村小学发展的前景是美好的,但这首先依赖与一个优秀的教师群体,尤其是青年教师群体。我们只有通过创造性的符合农村小学实际的特色化管理,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和保障农村小学质量的提高。

 

 

适应新课程   构建新课堂

                      常州市武进区奔牛镇何家小学  陈鸿

    [摘要]

    我们村小要适应新课程,构建新课堂,必须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构建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校本教研。

    [关键词]

        观念先行 以学为本 综合实践 校本教研

    我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奔牛实验小学的具体指导下进行,我们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课改中去,把课改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之一,确立了认识课改、研究课改、推进课改的工作思路,以课题研究为突破口,从抓课堂教学入手,以转变观念为前提,以各门学科为单位,充分调动教师在课改工作中的积极性、主动性,把课改工作落实到每一个教学实践中去,特别是结合学校区级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成长记录袋的实施进行一些有益尝试,使课改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有效地向前推进。我校课改受到武进电视台教育栏目关注,摄制成武进区农村小学实施新课程的专题片播出。下面就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方向,构建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不断强化校本教研,谈一些认识、做法和体会,题目是《适应新课程,构建新课堂》。

一、明确教学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长期以来,我们完小在条件、师资、观念行为等各方面相对滞后于中心校及各类实验小学,于是我们的学生很大程度上授受的是一种授受式的传统教育。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我们的完小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们认为,必须以此为契机,以积极进取的态度,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知难而进,使村小接受课改的洗礼,跟上课改前进的步伐,为学生创造一种新课程理念下的崭新的教育,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使一般村小同样地“为了每一个孩于的发展”而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为一名教师,能否在课改的浪潮与时俱进,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树立全新的学生观、教师观、质量观、评价观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念不变,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势必会成为实施新课程的落伍者。只有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自觉地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身于教育创新的研究和实践中,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根据新课程理念,树立新目标,与时俱进,不断进取,力争做到:①引导自于学习,为学生搭建参与探究的平台;②尊重学生情感,营造愉悦的学习氛围;③培养创新能力,为学生创设拓展思路的空间。

    二、构建以学为本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途径。如何在实施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上体现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是我们关注的焦点。对教师而言,课改的重要任务是生成新的教学方式,丰富课程资源,以活动化、生活化的情境吸引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我校各门学科贯彻“以人为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确立了课堂教学的研究方向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活动。

    l、语文学科进行了开放式阅读教学的研究。

    为什么要开放,如何开放,开放的效果如何?我校全体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①为什么要开放,因为课标中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对话”需要一个开放的教学形态。

    ②如何实施开放?我们语文老师在研究中发现,应超越课堂,超越文本,超越自我。即:运用一切可用资源,如我校图书馆图书、网络资源等,发挥教师使用教材的主观能动性及与同行。与学生、与家长、与社会合作的优势,实施语文开放式阅读教学。

    ③开放的效果如何呢?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体现,个性得到张扬,创造性也得以解放。

    2、数学学科进行了生活化的数学教学研究。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我校数学老师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的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

    ①捕捉生活素材,唤起学习兴趣。教学中,老师们对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替换改造,重组教材,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来取代。

    ②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见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

    ③借助生活经验,学会思考问题。生活化的数学研究,从数学问题出发,寻找联系学生生活的相关事例,并有机的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既有利于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又有利于发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3、英语学科进行了“快乐英语”的教学研究。

所谓“快乐英语”就是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结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况,让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通过听听、说说、认认、读读、写写、玩玩、唱唱、跳跳、画画、做做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进行游戏教学,开展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我要学”英语的爱好,从而使学生获得一些感性知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方法,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积极实施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设,为新课程注入了活力。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一年多来,我们以本地的社会生活题材来丰富教学内容,开发本乡本土的社会生活资源,以学生发展为本,由学牛自主生成一些身边有科学价值的活动课题,如《父母小时侯玩什么》《购物》等,教师精心组织,让学生相对独立地完成自己的课题。同时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中体现活动的序列性,以《关注自然》和《热爱奔牛》为活动主线,引导学生开展系列活动,如《家乡水资源的调查》《地球村系列活动》等。

    从本校实际出发,认真制定校本课程资源实施方案,明确校本课程实施的目标,落实校本课程实施内容及保障措施。学校分别以信息技术、剪纸、美术欣赏、古诗三百、书法、奥数等活动为主,制定具体实施计划,分清实施年级段分步实施。

    四、不断强化校本教研。

    我校在课改和课程实施中坚持“理论钻研一课改实践一教学反思”三位一体,形成个体的课改活动结构。

    ①教师个人的实践和反思。教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伴随着教学工作的不断实践,个断反思,个断地学习和进步。

    ②同行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同行之间交流上不可或缺的,这种交流可以解决我们日常工作中每天可能发生的常规性的问题。在相互交流中,经验得以分享,困惑得以澄清,同时也可以把一些问题变成专题进行合作研究。

    ③专业引领。同一个学校的教师在一起交流,如果没有高水平教师带动,没有有关人员的专业引领,这个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很难得到实质性提高。课改以来,我们得到数学特级教师林志明校长、常州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谢红伟校长、常州市自然学科带头人中心校教研室主任张伟强、中心校教务处殷霞等悉心指导。

    同时我校还规定:一是每两个星期要有一节研究课,供大家讨论;二是每半个学期有开放日,有开放课,面向学生和家长;三是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设计、每学期写一篇经验总结。

    课改实践是中心,理论钻研是条件,教学反思是后续,如此往复循环,推动课改步步深入以及业务水平的提升,以此促进课改骨干队伍的形成。

    课改的推进决不是简单化的屏弃与选择的短期行为,它需要充分酝酿、仔细地识别,需要摸索、需要比较。有些预想也不是一次性就能革故鼎新的,需要反复寻觅、验证,多次修改、完善。我们围绕区级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转变教师角色行为的研究”开展一系列的教育科研活动,特别是区课题现场会在我校召开,武进电视台全程跟踪拍摄,极大地调动了教师教育科研的信心。伴随看学校课题的立项论证,探索研究,展示交流,结题评审,使课程实践中学校和师生的实际遭遇上升为系统的理性思考,必将大大加速课程改革的深入与发展。在课堂教学的研究中,在课改工作的不断推进中,我校的教学质量,教师实施素质教学的水平也得以提高,本年度我校各门学科在区、中心校的调研检测中成绩均在奔牛镇前列,学生在区、市的各类竞赛中,也取得可喜的成绩,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也取得累累硕果,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评比中获奖或公开发表,多位教师在区、镇级公开课中获奖。学校被评为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先进学校。

    在新课程改革的“春潮”中,我校的课改只是一朵小小的“浪花”,虽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更清晰地知道自己工作中差距和不足,在接下来的教育实践中进一步地努力探索。

 

 

挖掘内涵 提升品位

高伟明

 

21世纪,竞争日趋激烈,生源减少和择校入学是摆在各个学校面前的现实问题。因此,仅仅“修炼内功、抓好常规”是显然不够的,实行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综合化教育和提升品位、发展特色教育已是大势所趋。

德育处如何做好具体工作,提前起动,抢占制高点?

一、地球村活动体验化,发展“地球村”的内涵外延,建立富有特色的德育工作模式。

自从19993月,我校成为全国2000所手拉手地球村大本营之一,手拉手地球村活动已成为我校特色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在武进区享有盛誉。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组织机构,全校就是一个地球村,上设地球村大本营领导各村委,各个岗位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其次,定期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每月开展一次回收日活动,每学期开展两次红领巾义卖活动,每学期开展环保自办报和环保黑板报设计竞赛,雏鹰假日小队利用节假日、双休日进行环保调查、实践活动,暑期夏令营开展的活动各具意义,影响深远。

地球村活动以它鲜明的特色、显著的效果、规范的运行机制,已成为德育处工作的拳头项目。为提升德育品位,提高德育实效打下了基础。

(一)、完善组织,促进岗位体验。

体验,无疑是21世纪少先队领域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一个词。我校大力开展地球村活动,虽然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了体验,但我校相对忽视了对体验活动的理论积淀和宣传发动,使得学生的体验处于自发状态,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不到螺旋式的向上发展。

因此,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让小村民知道要干什么,怎样干。通过定期开展培训,使各村委的小村民、小会计、小博士、回收站小站长明白各自的任务,作好自己村委的发动和组织工作,并建立富有个性的地球村工作档案。

另外,我校德育处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缺乏横向联系,电视台、广播站对地球村的宣传显然是不够的。因此,需要建立一个更加完善的组织机构,把各级少先队组织和各个阵地纳入地球村大本营范畴,加大各阵地指导、宣传地球村活动的力度,为更多的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更大地发挥积极主动性,获得更多地体验。

(二)、重新定位,拓宽活动内涵。

地球村的产生是源于全国少工委发出“保护母亲河――黄河”的倡议,村民们为了“还母亲河一片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活动所得款项大部分寄到了北京手拉手地球村大本营。

经过地球村活动的深入开展,活动的意义已大大拓展了。需要进一步思考,明确地球村活动的意义,理清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在强调保护自然、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培养关心他人、热爱家乡的社会公德,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滚滚浪潮中,地球村环保实践活动必须要用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武装自己,发展壮大,同样,综合实践活动必须充分利用地球村活动这个宝贵的资源,建立并开发富有个性、富有浓郁地球村文化的校本课程。我认为当务之急是:

1、制订课时计划和课时目标。德育处、教科室必须打破界限,将地球村各项活动分类,将活动环节细化,挖掘其体验与实践的阶值,从而制定出比较详细的课时计划与课时目标,做到德育处开展的大型活动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紧密结合。

如义卖活动前,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上两课时,一是“火眼金睛找一找”,找出以前义卖活动中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成立各个部门,分工合作,对所捐物品进行统计分类、清洗消毒、修理完善、合理拟价、广告宣传等多项工作。二是模拟义卖,为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技能发展架设一个桥梁,让学生亲身体验交易过程,并对买卖过程进行评点。课中可采用叫卖、唱卖、拍卖、表演小品等多种形式,点燃学生的热情,让那些平时不敢发表意见和羞于还价的同学参与其中,丰富学生的交易语言,锤炼交易时的心理把握,提高买卖技能。其间,也可走出学校,到商场观察拟价,与售货员阿姨交流心得。

义卖活动的开展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让学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义卖活动后,综合实践课上让学生“七嘴八舌评义卖”,写出体验日记。

2、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自编教材。

德育处、教科室、综合实践骨干教师(语文、科学、数学、美术、音乐、信息技术等学科各一)组成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小组,在学校行政与资金的支持下,利用暑假或寒假集中在一起,设计教案,编辑排版,印刷成册。

3、进一步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基础设施,如奔牛实验幼儿园模仿法国“动手做”实验,建有一个三四间的“农家娃娃游戏乐”的活动室,摆放着学生做木匠、做草匠、做游戏的工具。我校如能也建立这样一个活动室,工具摆放、活动开展、成果展览三者合一,这样环保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宣传,就锦上添花,如虎添翼了。

总之,应在保持原有活动的基础上,容纳其他常规活动或补充一些有益的活动,建立以地球村为主题特色的综合活动课程。

(三)、扩大范围,指导完小工作。

实验小学地球村活动已达到一定的程度,就其本身而言,要想有大的突破难度不小,因此,地球村的广泛开展正需要各级完小肥沃的土壤。而且我校开展地球村活动,已经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制度和丰富的活动经验,值得在完小推广。

本学年村小已开展地球村活动,德育处将继续召开会议,培训教师学生,发放业务资料,开展评比,以促进地球村活动在各级完小的深入开展。

二、班集体管理人性化,建立起师生对话、和谐发展的班集体管理模式。

一个班集体在各项评比中获得优胜,是评价班集体的主要标准,但并不全面,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班集体中身心是否能得到和谐的发展。因此,我们要纠正部分班级班主任包办代替的倾向。⑴创设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班集体氛围,改变班主任的一言制,要尊重儿童,把儿童当作主人。可以儿童策划,邀请班主任一起决定,可以儿童策划,儿童自己决定,可以班主任策划,与儿童一起决定,可以班主任已拿主意,咨询孩子意见,也可以班主任决定,事先通知孩子。⑵建立机动的班级管理机制。建立红蓝干部轮换机制。学生竞聘上岗,定期轮换职位或岗位,让更多的学生获得体验,也让他们更珍惜自己的岗位,更好地为班级服务。⑶在各项活动、各次评比中放手让儿童参与,老师不要更多地注重评比结果,更要看重学生在一次次活动或评比中综合能力的提高。做好学生的指导者、帮助者。⑷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低中年级可采用智慧树、开心果等卡通形式,让学生的成长记录上墙,装饰教室,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每月总结一次,由小小组长记录下来,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奖励或鞭策。⑸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如同“韩流”冲击中国娱乐界,心理教育已经成为德育领域中重要一块“新大陆”,也是我校德育改革的一块“处女地”。①班主任可在班级布置设立“师生零距离”、“悄悄话信箱”等栏目,建立起师生心理的间接交流。②在晨会课中挤出“心灵对话”的时间,让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交流心中的疙瘩,教师应“童眼看世界”,不要用成人化的高标准评价学生。③在校园电视“心灵之约”的基础上,要建立“小灵小屋”网站,设立心理测验,知心姐姐对话,心理常识,心理剧欣赏等栏目,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学生架起心灵的彩虹。

三、德育工作科研化,建立“人”字形的德育发展模式。

我校地球村环保实践活动、中队观摩活动、家长学校、校园电视广播等多项活动搞得红红火火,生机勃勃。但丰富多彩的活动只是人字一撇,刚劲有力;但无法立足于21世纪的教育界;科学研究就是人字一捺,围绕专题,进行行动与反思、研讨与总结,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阳光大道”,也是德育工作良性循环的“高速公路”,科学研究,能撑起德育工作的一片蓝天,提升德育工作品位,形成斑斓的校本文化。

200112月,我校成立了“利用学校人文资源,培养学生创新人格”课题组,先后批准为江苏省级、全国“十五”科研课题,课题研究更多地关注学科教学之外,确定了利用和开发学校环境资源、阵地资源、活动资源,培养学生创新人格的研究目标。经过很长时间的艰苦的摸索与实践,逐渐走出了一条新路。

1、接受学校教科室的管理与考核,使科研工作正常有序化,资料积累也走上正轨。

2、参照课题组研究课管理模式,建立中队主题活动观摩、研讨模式。

改变以前中队活动观摩只填评议表不交流的操作模式,首先,保证时间,每次活动观摩下午两节课后就开始进行。其次,每次活动按步骤有序进行:活动前,课题组成员共同讨论、形成方案;活动观摩后辅导员叙述活动准备过程与研究意图;各年级分组评议,对活动准备过程及活动效果进行工艺分析。第三,修改了活动评议表,淡化对活动形式的评价,添加“关于课题研究目标的体现情况”评价条目,突出活动是学生自主活动的过程。

管理模式改进与课题研究的深入,使得中队主题活动呈现出几个喜人的变化:

①队会设计不再包办代替,注重发挥队员主观能动性。

②队会形式淡化表演,注重队员的实践和体验。学生既受到了生动形象的道德教育,而且在活动中个个参与,健全了人格,发展了创新能力。

③教师以一个普通队员的身份,参与到活动中,做队员的知心人。

④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渲染活动气氛,音画结合,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各显神通,展示才能。

3、组织心育论文和活动方案评比,提高教师理论素养,推广课题研究成果。本学年我课题组又有多篇文章在省、市、区级教育报刊上发表,四十余次在省、区级论文评比中获奖。

4、开展各项竞赛、活动,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新性。如学生体验征文评比、“挑战主持人”、百科知识竞赛、小记者采访体验活动。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的探究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德育处 杨文荣

 

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具有稳定的情感;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4、智力正常;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笔者在教育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作了探索。

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可分为3个层次:

(一)     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

这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基本素质的教育内容。具体包括:

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

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

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

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则,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则。

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对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

(二)     学生心理行为问题矫正

这是面向少数具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而开展的心理咨询。行为矫正训练的教育内容,多属矫治范畴。具体包括:

1、学习适应问题,主要指围绕学习活动而产生的心理行为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学校恐怖症、厌学等。

2、情绪问题,主要指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成长的负性情绪问题。

3、常见行为问题,主要指在学生生活、学习中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特征,如多动、说谎、胆怯等。

4、身心疾患,主要指因心理困扰而形成的躯体症状与反应。

(三) 学生心理潜能和创造力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小学时期是心理潜能开发的最佳期。心理潜能的开发与创造力的培养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判断、推理、逻辑思维、直觉思维、发散思维及创造思维等各种能力的训练和培养。同时,还包括对学生自我激励能力的训练等,以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能动性。

二、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是在小学重新开设一门课,而是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优化整个教育过程。

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有以下途径:1、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融入在学科教学、学校教育活动和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等多项工作中;2、进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和开展有关的心理健康文体活动;3、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4、建立学校和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沟通渠道,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等。

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方法有:

1 学科教学渗透法

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融入学科教学之中,通过二者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运用学科教学方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注意几个问题:

1)要注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内容:不管什么学科的教学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意义上看,都是对学生心理的发展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教学中我们注意挖掘和组织好对学生心理产生重要影响的学习内容,使其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这就会使学科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心理教育效果。

2)要注意学科教学活动的设计。学生的心理是在活动中发生发展的。教师要精心设计每一堂学科课程的教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整个教学活动过程,尽可能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使他们的心理素质通过参与教学活动过程得到训练与提高。

3)构建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学科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心理融合程度。因此构建和谐良好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应和谐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朋友。在情感相容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无拘无束,平等交流的心理氛围。同时,还要特别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对这些学生不能仅从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方面下工夫,而应着重分析造成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并加以辅导。

2 活动辅导法

活动辅导法是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年龄特征,寓心理健康教育于趣味性活动之中,学生通过游戏和其他饶有兴趣的心理辅导活动,逐步领悟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及其自我心理保健的方法。

运用心理辅导活动方法开展心理教育,活动设计要多样化,可根据不同的心理辅导内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不同的活动形式,如角色、游戏、小品表演、讲故事、猜谜、讨论、文体活动等;每项活动设计至少要达到一向明确的心理辅导目标;心理活动的开展尽量与班对活动和第二课堂等活动结合起来,不要使活动成为一种新的课业负担;同时,教师对心理辅导活动要精心准备和组织。

3 个别心理辅导

个别心理辅导主要是对少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以帮助他们解除心理问题,克服心理障碍,使心理朝健康的方向发展。

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有:

a 要平等待人,尊重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的人格,要使自己成为这些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

b.慎用测验,要科学准确地诊断心理问题而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

c.与家庭密切配合,帮助家长提高心理辅导水平,准确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行为表现,形成学校和家庭的心理辅导合力。

(2)小学生个别心理辅导的方法:

a.心理谈话和咨询。通过心理谈话和咨询,了解个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现状,并在谈话过程中对所了解的心理问题进行解释和辅导,指明克服这些问题的方法。具体方法有:

心理信箱解答: 学生书面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均可投入心理信箱,然后有心理辅导老师作出解释或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学生书面提出心理健康问题应允许他们不记名,以便于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心理咨询室辅导:建设好心理咨询室并配备有资质的心理辅导老师。由心理辅导老师负责对前来咨询的学生进行专项的心理辅导或疏导。

b.心理行为训练,即针对个别学生突出的心理问题,设计专门的活动对其进行心理行为训练,通过训练达到提高某种心理品质的目的;

c.心理诊断与心理治疗,对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疾病)的学生,可建议通过科学的心理测验和诊断,找出心理病原,再运用心理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认知疗法、系统脱敏法、放松训练法、模仿学习法、行为排演法、心理分析法、森田疗法等,都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4、集体辅导法

集体辅导法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健康教育的一种普通而有效的方法。主要方式有:

1)心理健康专题广播、电视节目。 通过学校广播站、电视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以提高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心理健康的自我维护能力。还可通过广播、电视公开解答一些学生提出的各类心理问题,这种方式影响大,效率高,不失为一种好的宣传方式。

2)板报宣传 运用黑板报或墙报的形式,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解答同学们提出的各种心理问题,不失为一种简单实用和富有成效的好办法。由于板报宣传具有方便、快捷和普及性强的特点,因此最适宜于各班级运用,这就要求班主任老师要具备心理辅导老师的素质,这样才能发挥好板报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努力开创教育信息化的新局面

张伟强

 

我校是一所农村实验小学,近年来,学校致力于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和探索工作,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电化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武进市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我们积极创造条件,开拓进取,勇于探索,努力构建学校的信息化教育体系,健全和理顺了信息化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加强了对信息化教育的领导,推动信息化教育在我校健康发展。

一、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领导是关键

学校行政深刻认识到在人类正在跨入一个新时代——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是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开放教育网络和构建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保证。为了适应信息技术革命对教育的新要求,我们根据常州市教育局相关文件精神,以积极进取的态度来认识、筹划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1、加强领导 ,健全组织

为了更好地运用教育教育现代化,推进教育信息化工程,我们把教育信息化工作摆在十分重要位置。2000年初,成立了奔牛实验小学信息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解放英校长亲自担任组长,负责学校的信息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商讨落实学校的信息化工作,并依照《常州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验收标准》、《常州市武进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评估标准》的要求,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奔牛实验小学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规划》,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学校在每学期的工作计划中,都对信息化教育的建设提出具体的要求。同时还成立了以计算机专职老师负责的信息技术教研组,具体指导、正常开展信息化教育工作。

2、加强学习 ,更新观念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要求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全面实施教育信息化,领导是关键。只有领导带头,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步伐。因此,行政领导带头学理论,学技术、学上网。到2002年,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了区教育行政组织的信息化培训班并顺利通过考核,学会了常用办公软件、网络的基本应用,部分行政成员学会了网站制作,有自己的个人网站。

二、实现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是基础

实施信息化教育是把现代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思想全面融合,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方向。校园网络化是实施教育现代化的有效载体,是教育面向未来的必由之路。加快教育信息化步伐,提供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网络模式,在校园内部实现教育资源的高度共享,以服务教育、教学、科研、管理为中心的信息化教育网络,达到资源高度共享,及时、准确、可靠地收集、处理、存储、传输学校的教学、科研、教育管理信息,达到教育管理规范化、网络化,进一步推进我校教育改革深化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有十分重大和深远的意义。

现代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教学研究的必备之物,也是衡量一所学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们学校始终将信息技术的装备建设,作为发展教育内涵的重要方面加以优先考虑。学校每年投入一定资金,有计划地逐年更新和添置设备,以适应时代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的装备要求。1998年底,学校投入7万元装备了多媒体教室和课件制作室,多媒体辅助教学得到了应用;2000年学校投入了十五万元新建了两人一机的多媒体机房,将1996年建设的微机房升级改造为windows2000终端,并通过ISDN连上了因特网,在此基础上,学校三~六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让学生从小感受信息文明。2002年4月,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教学的需要,学校又筹措资金26万元,创建了人手一机的多媒体网络教室,使以计算机为标志的先进教学媒体在学校教学中得到了进一步的落实,为信息技术教学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网络技术给学校教育带来的挑战,我校及时制订现代教育技术发展规划和实施措施,进一步占领现代教育技术的制高点,先后购置了液晶投影仪、光盘刻录、视频展示台、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轻便型DV摄像机等设备,建成了较完备的三套多媒体教学系统,建立了先进的非线性电视编辑系统,2002年5月,通过教育城域网上了宽带,实现了我校与外部世界高速连通,并将学校网站搬回了家,建立在自己的服务器上。这些现代教育设备的添置,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的开展插上了翅膀,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内涵发展提供了物质技术的支持。

在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我校也十分注重软件开发与建设。一方面,以满足教育教学需要,适度超前为原则,订购了数量足、内容多、品种全的教学软件,满足各学科教学的需要。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网上资源,增加校际交流的密度与层次,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目前,学校软件资料库内有各学科投影片近200箱,录像带300多盒,光盘200多张,VCD片700多张,资料总时间达1300小时,课件200余个,建设了十多个专题学习网站,部分多媒体资料实现网上共享。课件与网站在各级各类评比中也获得了较好成绩,多次获区、市一等奖。这些系列化的软件开发与建设,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现代教育技术水平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三、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是实施信息化教育的保证

为了落实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必须造就一支具有创新意识、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符合信息化教育需求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信息化教育的保证。

校长室把此项工作作为重点工程来抓,针对不同的对象,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

首先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培训,邀请专家来校讲课,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利用校现代教育技术专题网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选拔部分骨干教师参加区举办的教育信息化培训班,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掌握多媒体技术,提高对信息化教育的认识,能够运用网络为教学服务。韦国老师当选为区住处信息技术中心教研组成员,张伟强老师成为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中心教研组成员。

其次是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掌握信息化教育的基本技能,要求全体教师人人会操作电脑,个个能运用教学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学校采取"内外结合"的方针,一方面通过学校专职计算机老师对教师进行基本技能(多媒体课件制作、网站制作等)的培训,一方面组织教师参加区信息中心的培训。

通过培训,目前全校教师中,所有适龄教师均通过了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的考试,中青年教师均会操作计算机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有80%能够运用AuthorwarePowerpoint等软件制作课件,有30多人能制作网页。目前,培训工作正在按计划培养专业网管人员、信息资源开发研究人员和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教学骨干人员这三个层次进行。

另外,还对青年教师进行课件、网站制作的评比,近几年,在区(市)组织的课件、网站制作评比中,我校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其次,学校还要求全体教师在加强实践的基础上,多思考、总结,把自己的教学心得积累下来,学校近几年在各级各类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评比中获一、二等奖达30多人次,发表于省市级杂志上的论文达二十余篇,这标志着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水平已上了一个新台阶。

四、加强信息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是信息化教育的动力

教育信息化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们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成长 一远大目标,努力加快构建奔牛实验小学教育信息化体系。

1、重视制度建设,保证资源流通应用。大批量对教学很有实用价值的教学资源要充分提高利用率。为保证这些资料的运用,我校的做法是:⑴制订制度。学校制订了《现代教育技术处规章制度》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对教学资料的管理和使用作了明确的规定,对教学中教师使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⑵提供资料目录。学校建立了基于网络的资料查阅和借还系统,教师可以方便地查找借阅资料。⑶资源共享。针对多媒体教学资源的日益丰富,学校将建立多媒体点播系统,将一些常用的资料放到服务器上,方便教师网上调用。⑷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要求每位教师在备课时,将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设计与运用备在课中,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提高效率,我们也经常下课堂了解情况。

  2、加快网络建设,实现资源共享

通过努力和实践,我们建立了拥有三台服务器、一百二十多个终端的校园网,大大扩展了资源共享的空间。校园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与武进教育信息网链接。其中开辟了十多个栏目,其中包括教育新闻、学校简介、教师频道、学生频道、家长频道、资源应用、活动介绍等。在学校网站上还链接了学校开设的专题网站:

电教课题研究专题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xkwz/djkt

少先队(http://{域名已经过期}/xkwz/bnsx/sxdnew/

数学(http://{域名已经过期}/shuxue/news/default1.asp

奥数(http://{域名已经过期}/aoshu/

美术(http://{域名已经过期}/007/

新苗网(http://{域名已经过期}/itedu/

校长个人网站:(http://{域名已经过期}/xkdtr/lzm

从本学期起,我们正在陆续增建学校网站和教研组、班级等网页,并要求经常更换内容。

学校有二名专职计算机教师(也是校园网网管员),全校90%的教师都能兼任信息课的教学工作,85%的中高年级学生会上网学习。为了加强校园网的管理,保证网络使用安全,学校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网络管理领导小组,对网络安全全面负责,制定了一系列管理制度,学校网管员具体负责管理网络,要求从制度和技术两方面对校园网络进行管理,确保网络安全。

3、信息化资源的研究和开发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学校就有计划、有目的的收集、逐步建立信息化教育资源库。重点加强五个方面的资料收集工作,一是最新教改动态,包括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教学改革理论;二是现代课堂教学理论,包括著名教师教学实录与评析;三是现代教育技术,包括多媒体教学技术与信息技术自主性学习课件;四是各学科(语、数、英、音、美术、自然、社会、思品等)教学素材及多媒体素材资源;五是教育教学专家讲座资料。此外,购买了视频服务器,还通过Intrnet将有关信息上传,为教育教学服务。

五、信息教育与学科教学整合,教育科研为先导

在现代通讯技术逐步普及、网络技术快速发展的形势下,根据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和“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的指示 ,“信息教育和学科教学整合”成为建设一流基础教育和现代化教育的突破口,成为整个基础教育中重要的一环。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成为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工具。教学工具的更新,将会引起学校的学科设置、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变革。

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动力,自1997年起就在现代教育技术方面引入教育科学研究课题。先是承担了省课题“苏南农村小学电化教学发展战略个案研究”中的子课题“苏南农村小学电化教学装备标准的研究”的研究工作。后在1999年独立承担了省级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的研究任务。该课题顺利通过武进市、常州市的两次中期评估,均获一等奖,现已顺利结题。学校于20019月,承担了区级课题“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施开放式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品质的研究”的研究工作,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即将结题。20035月,学校又成立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研究”课题组,现正申报省级课题,该课题组织各学科的教师参与研究,并扩散到村校,研究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科研兴校”在学校现代教育技术工作中真正得到了落实。

学校自1997年起每学年均在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系列研讨会,内容包括现代教育技术观摩课、论文评选、案例评选、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现场会等。历年来,本校在参加区(市)级教学观摩、竞赛活动中,教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上出的课均获好评,在各级各类多媒体或网络评优课中屡屡获奖,这既发挥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作用,又加快了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进程,加深了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深度,锻炼了我们的教师,也为我校赢得了声誉。

六、今后的思考

教育信息化的课题,已经实实在在地摆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面前,它是那样的迫在眉睫,我们已经没有犹豫与等待的理由;任何眨眼之间的停顿都会被信息化列车甩得老远。在实施信息化教育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我们知道:教育信息化必将对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产生前所未有的影响,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个契机,促进学校的发展,创出自己的品牌。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后的三年内,将建设一支具备对信息开发、收集、处理、应用能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立一个能为教学提供丰富内容的信息教育资源库,培养一群能实践会创新的学生,迎接信息化社会对学校的挑战。

 

 

 

在校园里营造融洽和谐情感氛围的思考

 

 

长期以来,在学校管理中,人们一直在追求并探索着校园文化的建设。在实施素质教育,推进课程改革的今天,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体现之一——校园氛围,更愈来愈多地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人是最重要的生命个体,人的情感世界是丰富的,只有在校园氛围中重视人的情感因素,在校园里营造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才能更好地体现“以人为本”,促进教师与学生的发展,使学校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思考:

一、构建良好的学校人际关系

在学校中,教师和学生,构成了两大有着各自年龄、角色差异的群体,教师和教师、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每天在校园内外发生着双向、多向的交流、交往活动。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会给教师、学生带来精神上的愉悦,也会给他们带来学习和工作上的 活力和创造性。

1、创设和谐的教师群体氛围

   在学校中,年青教师占了绝大多数,他们年轻而充满活力,但是经验缺乏,易冲动,出现问题后沟通、协调能力差。针对以上情况,我们可以积极倡导教师之间的交往以尊重为基础,以团结协作为本开展工作,并把教师是否团结、协作、尊重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每月开展文明办公室的评比,把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群体氛围纳入考核内容;开展系列教工活动,在体现团结协作的各类小竞技活动中融洽感情,营造和谐的氛围。平时,在各种场合宣扬教师队伍中的典型事例,讲团结、讲协作、比贡献,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这样团结协作的教师群体,将在推进学校的课程改革的道路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获得成功的保证,一切成功的教育都有赖于融洽的师生关系。只有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的灵性之光才能迸发,学生的思维火花才能闪现。我们的教师要改变形象。变得幽默一点,风趣一点,充分运用教学机智,让课堂笑声不断;可以适当展示一下特长,在学生面前露一手;适当讲一些闲话,拉近与学生的距离……教师在学生眼里变得不再高不可攀。我们的教师要宽容学生。“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要承认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学生的幼稚,并把它作为教育资源来开发和利用。宽容学生,为他们身心的健康发展创设自由的天空。

3、追求团结的生生关系

   学生与学生,由于长时间相处在一起,很容易产生一些小摩擦和矛盾,而现在的学生心理调适能力的欠缺,往往使他们在产生矛盾后缺少沟通的手段。我们从创建良好的校风、班风入手,结合开展的各种实践活动,引发学生的思考,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值得珍惜的,这样的友谊是需要双方细心呵护和精心培植的。对于一些在校园内外发生的典型例子,我们通过各种媒体进行大力宣传。让学生的友谊之花在校园内灿烂绽放,学生间互帮互助、团结协作蔚然成风。

二、追求学校活动与学生发展间的统一

学校活动由师生之间以教与学为主的各类活动组成。“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活动促发展,追求活动与学生发展之间的统一为目标,关注主体在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在融洽和谐的活动氛围中成长。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一切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从学生实际出发,即把握了开展活动的基点。要求在活动前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需要动机,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构建真正生活意义上的课堂。在活动中要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要求兼顾个别差异。实施弹性的评价标准,关注的是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实事求是地肯定学生点滴的成长与收获,使其不断保持积极向上的情绪与愿望。

2、一切活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

充分认识到学生有着自己客观存在的认知规律,我们在开展各种活动中要遵循这些规律,才能使学生感受到求知的快乐和精神的愉悦。在一切教育教学活动中均要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的确立放在首位,发挥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倡导探究性学习、实践性学习、体验性学习,把活动看成是学生实践、体验、理解、创造的空间,让学生的个性与心灵在活动中放飞,智慧与才能在活动中锻炼!

三、促进学校、社会、家庭三方教育关系的协调

校园里融洽和谐的情感氛围的建设,不能闭门造车,更不能脱离整个社会的大环境。而要积极面向社会、家庭,使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形成合力,促进这三方教育关系的协调,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1、打破围墙,让学校生活更多关注社会、家庭生活

   过去由于课程、教材等诸多原因,学校教育内容往往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教师的观念又往往局限于书本,很少有勇气和胆量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导致教育与现实的脱节,难以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情感上的融洽。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教材建设的推进,更主要的是教师自身课程意识的提高,他们大胆对教材进行二度开发,引入一些生活素材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如结合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口语交际,开展地球村义卖活动,真正把生活之水引入校园,促进学校、社会、家庭的接轨。

2、走出校门,让学生参与社会、家庭的实践。

   家庭、社会是一个广阔的舞台,我们结合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导学生上社区、家庭的各个角落开展活动,如调查采访、劳动实践、参观学习等,让学生在社会的大舞台中参与实践,经受锻炼,获得体验,愉悦身心,增长才干。

3、举办家长学校

   家长学校是家校联系沟通的有效渠道。每学期,我们组织各个年级的学生家长参与活动,听取学校情况的介绍,观摩自己子女所在班级上的课和开展的活动,听取有关辅导员的讲座,学习、交流家庭教育的艺术、方法等,使家庭、学校、社会三方的目标一致,教育关系和谐,实现“其乐融融”的情感交流。

   在学校管理中,营造融洽和谐的校园情感氛围,是“人本”教育思想的需要,是学校自身建设的需要,更是教师、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在这样的情感世界里,所有的人们“物我两忘”,取得了最佳的教育效果,让我们的校园在融洽和谐的氛围里春意盎然,活力无限吧

 

浅谈科研型教师的校本培训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和深入,我国的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着教育的未来,都在为能大力培养创新型人才进行着适应性的改革,但改革顺利进行的关键还在于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因此要把教师队伍继续教育作为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来抓。那么培养怎样的教师和怎样培养教师是继续教育的所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学校发展需要科研型教师

作为一所学校,它需要不断提高办学效益和水平,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在影响学校办学效益的诸因素中,教师队伍是最重要的因素。我们都知道,设备的运用,教学的实施,教学质量的提高,课程改革的实施都需要教师来处理,实践也证明,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办学的根本保证。

1、学校适应时代要求需要科研型教师。

未来社会是一个“终生教育”的社会,是一个“学习化”的社会。学习化社会思想则提出未来社会是一个教育化社会,整个社会都具有教育性质,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与学校。而这样的社会,广大群众的素质无疑将起决定因素。因此,教师作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播者,精神文明的建设者,他个人有必要明确和研究他们将培养怎样的人,怎样培养能适合社会发展的人,这需要教师在实践中反思。

2、学校推进课程改革需要科研型教师。

面对新课程改革,教师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作为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他需要去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挖掘学生潜藏着的巨大发展能量。这就需要教师必须在实践中去探索研究,寻找规律。教师只有切实提高了这些能力,才能更有效地应对不同的学生,应对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学生,在变化中应对一切。

与其说新课程改革是一次改革,不如说它是一次没有终点的实验,新课程需要面对社会发展不断更新,教师也要不断的改变与适应,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知识会陈旧淘汰,教师的能力会不断提高,唯有教师的这种研究、思考的方式将一直伴随成长。科研型教师有着一般教师的本色,又有着对改革进行自觉研究的特色。

3、教师现状迫使学校培训科研型教师

    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学校要生存发展就必须创办出自己的特色,而改变学校、赢得声誉的关键在教师。目前我们学校教师中青年教师占大多数,这些青年教师学历层次高,知识面广,思想活跃,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强,敢闯敢创新,但他们毕竟从学生转变成教师时间的不久,他们缺乏教学的经验,缺乏在实践中总结研究的方法,缺乏有效创新的能力,这些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校的发展。而一部分中老年教师,他们虽然拥有丰富的理论,一定知识储备、研究的方法和教学经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部分教师已习惯于重复劳动,凭经验教学,缺乏研究问题的兴趣,自我更新知识的意识,甚至对外来的新事物产生了“免疫”。面对知识爆炸的今天,陈旧的思想和理念必定阻碍学生的成长和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必须迅速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同时有效改变中老年教师的观念,培养出能不断探索,能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更新观念的科研型教师。

二、科研型教师的特点

何谓科研型教师,这里没有一个完整的严格的定义。但我们认为,科研型教师除了应具有正确的价值观,强烈的事业心、先进的教育理念、完备的现代教育理论和教学业务能力以外,还应具备以下的几种突出的能力,概括为具备研究性,反思性,创新性。

(一) 研究性:在教与学的实践中,在平时的工作中,在探索素质教育途径、方法和手段时,对许多从未遇到过的情况和问题,主动进行分析、探究,直至有效地进行解决。

(二) 反思性:在具体地完成某项教育工作以后,应对这一工作进行反思,找出成功与不足,并进而找出成功与失败的原因,总结出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使以后的行动能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三) 创新性:面对教学中遇到的新问题,能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审视,敢于用新思路、新方法进行尝试;对一些沿用已久的方法,敢于进行怀疑批判,并拿出自己的方案解决,善于结合实际,博采众长解决问题,这是一种科研型教师的理想状态。

三、科研型教师的校本培训

既然科研型教师是我们所需的教师类型,通过怎样的方式培养呢,校本培训无疑是一种良好的培养途径。

(一)校本培训的特点

什么叫校本培训?所谓"校本",意指三个方面: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为了学校,指校本培训所要解决的是学校和教师教学实践所面临的问题;在学校中,指教师应该而且必须在任职的中小学和课堂中谋求自身的专业发展;基于学校:指教师培训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

与传统的在职培训方式相比,校本培训更加关注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更能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使教师培训更具活力和效益。校本培训作为21世纪教师在职进修的主要方式,它的显著特点是:

1、             目标的直接指向性。校本培训的最根本的目标是“为了学校”,意指要以改进学校实际面临的问题实施培训。“校本”关注的不是宏观层面上的问题,而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日常遇到,待解决的实际问题,而解决问题的直接参与者就是全体教师。因此,校本培训的主要目标又指向全体教师。它着力激发教师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突出以教师为本, 以教师的发展为宗旨。培训过程注重教师经验的总结提升,重视教师个体需要和自我教育,以此提高教师教育科研的兴趣和能力。

2、             内容的现实针对性。校本培训的内容直接取材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以问题为中心,将有同样问题或困惑的教师编成小组,共同学习并解决这类问题,从而不断提高自身解决教学中各类实际问题的能力。由此可见,校本培训紧紧围绕着学校和教师的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重视教师已有的实际经验和现存缺陷,其培训内容可以是课程教法方面的,可以是教育观念方面的、也可以是教育技能方面的,总之,校本培训力图使教育理论的学习成为教师希望解决实际教学问题的内在需要和自觉行为。校本培训中充分体现了差异性、实用性、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它使培训真正为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的提高、知识的更新服务,充分发挥教师的个性。

3、             方式的灵活多样性。校本培训在与本校教学工作紧密结合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的已有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不断向着多样性和开放性转变。它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开展的各类研究,设计的各门课程,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包含教师的实际)。它能将学校开展的教科研课题作为培训基点,使教师在课题的选择、设计、研究和总结中,接受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还可通过交流协作、互通,提高教师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创新能力。

    (二)校本培训的开展

1、明确目标

开展校本培训首先应确立教师的培养目标,我认为围绕个体和群体确立两大目标。(1)个体目标。要求教师具备七种素质:具有敬业爱生的教育情怀;与时相通的教育理念;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高超精湛的教学技艺;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自我反省创新的勇气和卓越的科研能力。(2)群体目标。力争做到“四个一”:建好一个开拓进取,勤政廉洁的班子;带出一支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队伍;倡导一种无私奉献,勤奋工作的精神;营造一种探索研究,合作学习的氛围。

2、开展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始终以目标为中心,坚持“师德为首,业务为本”的要求,主要通过二个工程的实施,推动科研型教师的成长。

(1)   师表工程

为人师表是一名教师的必要条件。可以利用校园的环境布置营造一种团结爱校的氛围;利用教师的政治学习时间,宣传先进事例、典型人物;利用演讲论坛,辨明是非,利用开展“师德格言”征文评比,反思自己的行为;利用开展师德高尚园丁评比,倡导好的风尚。

(2)   师训工程

教师要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教师就必须在创新方面成为学生的表率,应当比学生有更强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教师应当不遗余力地探索、研究适合社会发展、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教育体系,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我校针对年轻教师多的具体情况,设立青蓝工程,给青年教师找名师结对子,制定带教计划;给青年教师压担子,承担研究课,展示课的任务,加快青年教师的成长;还制定了教师成长计划书。

面对新课程改革和社会的发展的要求,针对教师的薄弱环节,我们可以采用“学习——研究——反思——创新”的培训模式,有针对性地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反思能力和创新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习是是校本培训的主要形式,也是一切活动开展的基础,校本培训中最常用的学习方式是专题讲座,我校结合新课程改革,针对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理论水平低和缺乏教育科研方法特点,着重抓教育理论培训和教育科研方法培训。聘请专家、学者来学校作有关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的讲座、报告;选送学校骨干教师参加各级上级部门组织的理论培训班学习;在学校图书室中增添好的理论专著,鼓励教师学习教育理论。

围绕课堂教学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研究是教师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针对学校的具体情况,将学到的思想加以内化,形成自己方法的过程。因而我们可以组织教师采用 “一课二上三讨论”的研究方式开展课题研究。先组织课题组教师集体讨论备课,由一位老师承担上课,集体参与听课;再对上课的的情况开展讨论活动,改进教学步骤和方法,同时请第二位教师再次上课;最后对两次上课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找出一些规律,指导以后的教育。通过这样的研究,教师就能在实践中对理论有进一步的理解,并从中受到更多的启发。

开展形式多样的反思活动:反思是教师在研究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是创新的基础。培训中我们主要采用群体反思和个体反思相结合的方式。

群体反思主要有:在研究课后,组织教师开展集体评课、讨论,总结课堂教学的得失。学校邀请专家与教师开展学术沙龙,教师讲述自己的教学中的一些做法,请专家用理论分析教师的教学行为,并相互交流意见和看法;也可以在专家为老师作完讲座后,让老师与专家对话,提出自己的疑惑或不同的见解;另外也可由学校确定一个主题,组织教师开展论坛活动,然后老师与老师之间相互切磋,发表不同的见解。

个体反思主要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后撰写教学后记,反思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情况,总结出一些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以便更好地改进以后的教学工作。另外要求教师撰写教学随笔和教学案例,对一个阶段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总结,纵向比较,进一步对比对成功的案例做好记录。

提供教师创新的平台:创新是实践与反思的结果,它意味飞跃。学校鼓励教师大胆尝试新的教学方法,总结自己独特的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为此,学校每年可以组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让教师展示自己的教学风采;开展《奔小论坛》,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同时办好校刊、建设好网站,对教师总结的好经验,好方法,好观点利用媒体宣传交流,推广运用。

  校本培训这种从源自校园,服务于学校的培训模式定能培养出学校需要的科研型教师。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不断地探索,尝试不同的培训方式,有效地培养和提高教师的各方面的能力,推动学校的全面发展。

 

 

 

以章治教 校办先行

武进区奔牛实验小学 杨润人

 

实施素质教育根本要靠法治,靠制度。近几年来,我校在这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行的《常规与管理》已是第四次的修订稿,其中汇编各项规章制度25个,细目总数达1000 余条。

制度有了,贵在落实。在落实过程中,学校行政办公室得先行一步,这是由它的性质和职责所决定的。为此,我们配合学校各部门着重做到以下四点:

1、排好一张表。这张表有教学管理方面的,有教师管理方面的,也有学生管理方面的。如:各教室门口的“大课表”(包括日课表、任课教师情况、课外活动、作息时间等),教职工岗位分配表,行政人员值日、值周表,教师值日表,红领巾值岗表等。并且在相关表中具体地规定了任务与要求,以便有章可循。

2、记好一本“帐”。这个“帐”就是各种检查记载的簿册。有部门负责人的《各部门工作情况反馈记录簿》,行政人员的《执行常规情况视导记录》、《蹲点记载》和《随堂听课记载》,有《教师集体备课记载簿》,有《课堂评价表》和《教育质量分析表》,有住校学生的《家校联系卡》,有《学生兴趣活动记录》、有《课堂纪律记录》、《出校门秩序记录》、《路队记录》、《学生用餐记录》、《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和《静堂记录》等,还有值岗队员记录的《学生常规检查簿》、《红领巾值岗周周评比竞赛簿》等。在执行过程中注意收集反馈信息,管理好“金点子信箱”,整理、记录好学校所取得的各类实绩。利用行政例会,实事求是地小结一阶段工作,对执行制度的情况特别是遇到的问题进行剖析,对近阶段的“亮点”进行回顾。以此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了依据。

3、编好一张“报”。这张“报”是《每周工作安排》。这张“报”要体现:

⑴工作安排全面。共分“教职工学习”、“思想教育和少先队工作”、“教学、教科研和现代教育技术处工作”、“体卫工作”、“后勤财务工作”、“村校辅导”、“其他工作”和“重要提示”八大块。

⑵发放及时。周六初步安排下周工作,到周一早晨再根据双休日期间上级部门的文件、通知精神进行补充修改。周一上午下发到各办公室及各村小(村小也可在网上下载)。

这样,就能让教职工们“早作打算,有备无患” 。他们可根据周工作安排,确定哪些是全校性的,哪些是部门的,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常规性的;哪天工作与本人有关,哪天可自己支配……都一目了然。我们发现,细心的教师还在《周工作安排》上划划点点,以提醒自己。

  4、写好一个通报。根据各“帐簿” 的反映及“周工作”的落实情况能作好通报。通报内容涉及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按照不同内容确定通报范围。对热爱学校,顾全大局,勇挑重担和教科研有实绩的教师能进行大张旗鼓地表扬。对违反学校章程、制度的人或事又敢于动真格。通报分定期或不定期两类,对常规视导情况能每月通报,对红领巾值岗情况能周周评比,对校内呈现的典型事例能及时通报。以便与教师的考核、年级组、教研组、班级的考核挂钩,以增强制度的执行力度。同时还注重向校园春芽电视台的《校园写真》栏目提供素材。

  

行政办公室是学校的窗口,是校行政的综合办事机构和协调部门,其主要职能是协助校长做好学校的行政范畴内的各项工作。而制度又是学校科学管理的根本,作为学校的“窗口”,领先一步也就是应尽的职责了。

 

 

 

 

浅谈校长非职权影响力的发挥

武进区奔牛镇新市小学   陈华兴

 

 非职权影响力是由于领导者优良素质的感召和下属对领导者的认同而形成的影响力。现代学校管理,强调人文性,强调校长的非职权力影响,甚至在研究无制度管理。实施无制度管理,学校全体成员应当达到高度自觉、自我管理的超越制度的境界。学校管理并不是取消制度,而是制度已转化为人的内在素质,进入无需制度约束的自然状态。要达到这一状态,关键在于校长必须具备高尚的人格魅力,堪为师表,成为学校凝聚力的核心。

纵观以往的学校管理,许多校长给予教师更多的是压力,是纪律的约束、是制度的约束、是规矩的约束、是习惯势力的约束,但效果欠佳,其缺少的就是校长的魅力。具体表现在:

1、缺少思想的魅力。学校应该是放飞教师思想的天堂,校长应用自己思想的火种点燃教师思想的火花。可一些校长缺乏自己的思想,有的只是领导的思想、书本作者的思想。一位没有自己教育思想的校长如何去做学校的主人、创造性地运用现代教育管理理论、传播新思想、运用新理念呢?

2、缺少文化的魅力。教育很重要的一个功能就是传承人类的文化。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需要我们传播,世界丰富多彩的多元文化需要教师吸收和传播。可我们因为从小接受的应试教育,再加上现在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仍沿袭应试教育的模式。因此,如果校长不博览群书,不打实文化底蕴,不加强文化修养,在管理中那充满文化底气、文化魅力的语言,那举手投足都极富人文气息的身姿就显得太少了。

3、缺少情感的魅力。学校管理过程中激动教师的是情,打动教师的是情,震撼教师的仍然是情。没有情感的管理是不吸引人的管理,也是不成功的管理。如果教师对学校缺乏兴趣,缺乏情感,哪里谈得上管理到位。

4、缺乏艺术的魅力。管理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既然是艺术,那就有吸引力的大小,就有境界的高低。如果我们校长的管理还停留在技术的层面上,工作仅限于上行下达,没有创意,就谈不上富有艺术创造的管理艺术境界。

5、缺少个性的魅力。校长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有聪明的智慧,有灵气,有幽默感,才可能有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如果校长只是机械式的管理,学校就无特色可言,学校的生命力就很脆弱。

塑造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是校长保持和维护非职权影响力的重要条件。善于发挥非职权影响力,唤醒和激活学校内部的动力和生机,促进学校健康发展,是校长的智慧体现。在工作中如何发挥非职权影响力,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1、勤学善思,完善自我。没有思想,没有追求的校长不是好校长。作为校长,首先要有一定的理论功底和知识积累,必须勤于学习,博览群书,逐步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善于反思,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只有善于思考,才能迸发思想的火花,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育思想。要积极实践,在丰富的管理实践中增长才干,锻炼与提高自身的组织管理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要加强自我修炼,不断提高自身素养,自我完善,逐步升华。

2、要培养自己良好的意志品质。学校管理伴随着学校发展的整个历程而存在。校长在学校管理中切忌急功近利、虎头蛇尾或朝令夕改,要持之以恒,善始善终,这取决于校长的“耐心”。“耐心”是其行为、素养、意志等方面素养的综合体现,是其长期磨练不断反思的结果。校长的“耐心”是学校管理中减少失误,提高效率的重要保障。校长面对的是性格、经历、能力、水平都不尽相同,但又有一定文化底蕴的知识分子群体。教师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长,并在实践中不断弥补不足,完善自己,这需要一个过程。如果校长情绪急噪,缺乏耐心,对教师工作中失误,动辄上纲上线,不时训斥批评,那只能引起教师的抵触情绪,带来负面影响,于学校工作不利。我们只有因势利导,合理施用,充分发挥教师的专长,用发展的眼光看教师,相信其终能成材,才有利于教师不断提高。

3、与班子成员形成合力。学校领导班子是校长领导的学校工作集体和指挥中心,是学校的“心脏”和动力源,只有彼此沟通配合,才能形成管理合力,才能使学校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因此,校长与领导班子成员之间关系的处理十分重要。校长要知己知彼,心胸开阔,从善如流,这样才能赢得下属的敬佩,从而达到上下一心,政令畅通,令则行,行必果的境界。校长的决策应是领导班子集思广益的结果,不可搞“一言堂”。校长要充分领会并尊重职能部门的工作意图,不可过多干涉,扼制班子成员的自主权与积极性。部门之间的合作要靠校长协调,分歧意见要靠校长去沟通。校长与班子成员之间有了误会要开诚布公,坦诚相待,不以权压人或心怀怨恨乃至打击报复。总之,校长要留给下属一个粗中有细,刚柔相济,既有主见又讲民主的作风形象。

4、用欣赏的态度对待教师。懂得欣赏自己学生的教师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同样,懂得欣赏本校教师的校长是一个高明的校长。校长要带着欣赏的目光去看待教师,抱着欣赏的态度评价教师。要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是人总有闪光点。对教师不要一味指责挑剔,更不要带“有色镜”看人。作为一校之长,不可能事无巨细一管到底。校长要善于分解压力,化整为零,统揽全局。要多信任教师并使之自信。在工作中用善于疏导,激发教师的内驱力,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怀疑,积极提供让教师展示才能的舞台。要使教师的长处、才能发挥到极致,并逐步弥补不足,不断完善,让教师在他人的欣赏中充分享受到成功的愉悦。

5、做教师的贴心人。领导干部的基础在群众,只有不脱离群众,才能在工作中赢得群众的支持。一个优秀的校长应有广阔的胸怀,欢迎教师的监督和批评,让教师畅所欲言,才能使工作不断得以改进。因此,校长不能摆官架、打官腔,应走下“权坛”,走出办公室,走进教师的心灵世界,做教师的知音。要与教师积极对话,做到有问必答,闻过则改,不断缩短教师与校长之间的情感距离。校长的真心实意会让教师从中找到归属感,教师会把校长当作自己的“知心人”“贴心人”。

学校管理是一项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在学校管理中,校长要学会多用非职权影响力,少用职权影响力,要善于用自己的魅力影响教师,感染教师,不断增强学校凝聚力,让学校焕发出勃勃生机,做一个高明的校长。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