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快速通道
《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申报评审书
发布时间:2019-06-28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戴艺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

申报评审书

 

 

 

 

 

 

 

 

 

 

 

 

 

 

 

 

 

 

 

 

 

 

课题名称:           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案例研究                 

申请人:                       戴艺                                   

所在单位: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申报日期:                  2019628日                          

 

 

 

 

一、研究人员

 

 

姓名

性别

年龄

职称

学科

工作单位

职务

 

 

戴艺

 

 

 

 

31

 

 

中小学二级教师

 

 

科学

 

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姓名

职称

学科

在课题研究中人员分工

 

王水英

 

李梦姣

 

徐敏艳

 

中小学二级教师

 

中小学二级教师

 

中小学二级教师

 

科学

 

科学

 

科学

 

 

 

 

课题管理与理论研究

 

组织本学科教师研究与实践

 

组织本学科教师研究与实践

 

二、课题设计

(一)研究背景(必要性和可能性)

不同学科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的研究与实施为学生主体性创造性的发挥创设了良好的基础,使学校教育朝着自主有特色的课程教学方向发展。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日趋广泛。如何将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实验教学进行整合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探索新型教学模式,是教育现代化中科学教师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内许多专家和同行都进行了这方面的探讨,得到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初步结论,如小学科学信息化教育科研深化科学课程的学科教学,可以建构出一种理想的学习环境,这种环境可以支持真实的情景创设,不受时空限制的资源共享,快速灵活的信息获取,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打破地区界限的协作交流,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的人才,实现一种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全新的学习方式:探究式学习和合作性学习。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倡导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多样化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全面推进探究式学习就显得至关重要但是对于乡村学校,师资缺乏,部分科学课会由语文老师或数学老师兼课,也很少有时间来研究对学生的实验教学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课题组提出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模式研究的课题是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理论分析

儿童学习心理皮亚杰认知建构论:按照认知建构理论,小学阶段儿童心理发展处于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这个阶段的儿童掌握了创造符号、事物的能力,但必须是某个清晰的事物,对儿童来说,模糊的概念和动作还是困难的。该阶段儿童已经能形成简单的逻辑推理,但是没有固定具体的东西来参考是不能继续的,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应借助生活实例或活动来开展。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信息带入课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情境,唤起学生的相关知识的前概念。真实的场景和形象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很好地理解。另外,丰富多样的学习软件,可以让学生在网络或设备上进行交流、思考、动手游戏,也可以当辅助手段辅助儿童的思考和动手探究。

研究目标

1、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参与各种科学活动,探究、发现、领略科学的魅力,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科学探究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

2、根据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制定出合理的教学目标,结合信息化手段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方式,制定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

3、加强参与研究的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和掌握,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握准教学方向,依据课标教材和学生实际开展科学教学,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提升自己的素养,促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教师的综合素养,通过教师间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方法的互学互补的活动,加强教师间的交流与学习,优化教学过程,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在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整体水平。

(四)研究内容

本文从课题提出的背景、意义及学校现状入手,系统阐述了课题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本课题将研究目标主要定位在:让教师充分领会信息技术与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内涵,实现教学过程的合理高效,进而丰富完善和发展现有的教学设计。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使用了文献法、调查研究法、实践法等研究方法。研究的内容为:信息技术与科学教学方式的整合、信息技术与科学探究活动的整合,初步建议一个相对成熟的小学科学信息化教学模式案例。本文从研究过程、研究结果及分析方面加以详细的阐述。最后,对研究结论进行了讨论,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

(五)研究方法

1、文献法。通过查阅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文献资料,了解、确定自己研究课题所及的范围,还要熟悉国内外主要教育期刊以及每种期刊的特色,国内教育图片、音像资料的种类和统计资料的类别。通过这样的加工,形成对小学科学课堂实效性的科学的认识,并对定义、性质、任务、方法等做一个全面的界定,为子课题研究建构理论基础。

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实效的科学认识及了解,结合实教师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新课程要求,设计调查问卷,全面了解学生目前综合素质现状、教师教学方式等为课题研究提供依据。

3、案例研究法:通过一些学生对科学的感受变化进行深入调查,着眼于解决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强调实践与反思,强调合作与分享,从而让教师调整与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增强小学科学课堂实验探究指导的实效性。并组织教师围绕相关主题开展案例研究。

4、行动研究法。运用这一方法适时调整计划,并在实践中采取相应行动,不断观察、反思,逐步推进研究,总结有关变量的属性。

研究计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94月—6)。收集信息、资料、组织理论学习、新课程教研方式分析,确定和规划课题的科研主题,启动和开始课题的研究。

第二阶段,理论研究阶段(2019年7月—9月)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先进教学经验,讨论研究内容的改革思路和具体策略。  

第三阶段,实践研究阶段(201910月—201912月)。组织各研究组付诸行动,根据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实验,在实践过程中继续开展理论研究,对实施过程中产生的经验进行理论分析,总结提炼,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理论研究,修正原定方案。课题的各项研究目标深入开展,依据边研究、边实验、边总结的原则,全面完成课题的研究工作,并尽快让科研成果转化为教研工作实践。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01月—3月)。对本课题研究过程、研究成果进行全面分析总结,形成完整的文本材料,既做好结题鉴定准备工作,又在本校、本区域宣传推广。

预期成果(理论成果,实践成效)

1、研究报告:总结理论研究方案和教育革新过程中的经验,写出研究报告,形成具体的行动方案。  

2、在研究过程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科研能力,推出体现本模式特色的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撰写出具有较高质量的、较多数量的相关教育教学案例、心得、论文。  

3结合信息化手段实施科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科学的能力,使他们学习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以发展,科学素养得到提高。

4、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发展的资料,如关于学生平时表现的记录、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小结、学生的作品等,来自家长的信息等。

推进措施(推进本课题顺利进行的具体措施)

1、邀请几位校长为课题研究指明方向、给予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并给研究的老师以精神鼓励。  

2、校园网络的投入使用,更便于教师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辅助教学。  

3、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交流经验,获取信息。  

4、校图书馆适当支持购买研究所需的参考书。  

5、学校设立课题研究评价资金,奖励成果突出的课题研究成员,激发研究热情和干劲。  

6、学校全力推荐优秀课题研究成果发表,使课题研究小组成员有成功感。  

7、全员科学教师参与本课题,有丰富经验的老教师,体现传统教学的特色,也有年轻教师敢于创新,探索多媒体教学和现代教育理论。

三、评审意见

所在单位意见

区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审核意见

 

 

 

 

 

 

 

单位盖章:

负责人签字:

 

 

 

 

 

 

 

 

盖章: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主办单位:常州市新北区奔牛实验小学    苏ICP备10201501号-2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南观路58号 电话:0519-83211439 83211214 83217635 邮箱:czbnsyxx@163.com
    技术支持:新北区教师发展中心、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访问统计

    苏公网安备 32041102000059号